史话河南⑦:一组数字见证红旗渠的建设

2022年11月28日12:51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政协文史工作始终坚持“三亲”特征,注重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价值,在不同时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大河网推出《史话河南》系列短视频栏目,根据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编的“记忆”系列图书, 选取“三亲”史料中的精彩稿件,采用朗读和评述的形式,制作新媒体产品,让文史资料活起来,也为后人保留更为鲜活、生动、直观、形象的史料。

很多人看到悬挂在太行山腰的红旗渠都赞叹不已,不约而同地发问:“这么宏伟的工程,兴建于20世纪60年代那样的困难时期,是怎样干成的?”

 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红旗渠建设的回顾》一文中回忆道:的确,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困难,风风雨雨,几经周折,一言难尽。总的来说,有了以下四条,其他一切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一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技术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精心勘测设计;二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是将人民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四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和好的干部作风,干部与群众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并肩作战,共渡难关。

修建红旗渠,首先遇到的是经济问题。这些数字反映了林县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为修建红旗渠不计报酬、忘我劳动的可贵精神:总干渠、3条干渠和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万个,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85.06%(其中含投工折款,每工1元钱)。

红旗渠工地是一个大学校,更是一个大战场。建渠的10年间,培养造就了领导骨干、工程师、技术员、铁木石各类工匠和烧石灰、造炸药、造水泥、除险、放炮能手等7747人。他们不仅保证了红旗渠工程的建成,还组建了一个民工工程团,参加了国防工程施工。

(统筹/刘亚辉 文案/魏蔚 视频配音/李彤  )

素材来源:《河南记忆》丛书

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提供


相关阅读

史话河南⑥丨黄河号子申遗记

史话河南⑤丨灵宝农民的“NBA”

史话河南④丨“洋”教授吴雪莉与中国的跨世纪情缘

史话河南③丨亲历者说——《我与河南“米”字形高铁规划》

史话河南②丨亲历者说——仰韶村遗址发掘背后的故事

史话河南①丨太行“石姑娘”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