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河南·追迹文明丨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亲历者讲述两次重大发现背后的故事

2022年11月29日16:20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根据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编纂的“记忆”系列图书,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推出《史话河南·追迹文明》系列短视频,选取“三亲”史料中与中国早期文明相关的精彩稿件,采用朗读和评述的形式,制作新媒体产品,让文史资料活起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

   

大河网讯  甲骨文是早期成熟汉字体系文字的代表,也是殷墟作为商代都城的实证。

殷墟甲骨共有三次重要发现:1936年河南省安阳小屯北地的H127坑,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坑。刘一曼参与了后两次发掘。

刘一曼,1962年至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研究生,毕业后一直留在考古研究所工作。从1972年开始,长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参加考古工作。她在《建国以来殷墟甲骨文的两次重大发现》一文中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1972年12月下旬的某天上午,年近六旬的小屯村农民张五元,因制作煤球需要黄土,便到村南路边的小沟里挖土。当他挖了几锨黄土时,看到下面的土色逐渐变深,土中夹杂一些小的骨头片,有的骨片的背面有“火号”。我与戴忠贤等四位同志正在房间内写1972年秋季小屯西地的发掘记录。张五元一进门就大喊:“老戴!出甲骨文了,快来看!”听到他的声音,我们不约而同地奔向老戴的房间,看张五元带来的六片有字卜骨。大家看后十分高兴。老戴和我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跟随张五元来到小屯村南出土甲骨的地点。

1973年3月至8月和10月至12月,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小屯村南路边一带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430平方米。发掘刻辞甲骨5335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甲骨文发现最多的一次。

1991年秋,为配合安阳的筑路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花园庄一带进行考古工作。钻探队在花园庄东地探出一个甲骨坑。经过发掘,花园庄东地甲骨坑共发现甲骨1583片。特别珍贵的是,此坑甲骨以大片的卜甲为主。花园庄东地甲骨坑的发现,对研究甲骨的分期断代,对研究殷代的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片甲骨惊天下。近百年来,殷墟考古发掘几未中断,宫殿、王陵、甲骨文、青铜器等惊世发现,确认殷墟即商王盘庚迁殷后的都城,商代历史由此成为信史,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近千年,为增进民族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强支撑。

(统筹/刘亚辉 文案/刘杨 视频配音/李彤  )

素材来源:《百年记忆》丛书

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提供


       相关推荐

       · 史话河南·追迹文明丨“我”亲历的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发掘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