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电话后,王老先生的儿子接走了老父亲。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文 受访者供图
12月7日深夜,老家南阳邓州的王先生陪护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床前,看着安然入睡的老父亲,思绪翻涌,对千里之外郑州那位素昧平生的好心人,更是充满感激。
“真的特别感谢!感谢看到我爸后帮忙打电话的好心人,感谢咱们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要不然,大冷天,我爸这样子在外面流浪,得遭多大的罪呀!”他不敢多想。这对父子,一个三年前来郑州打零工,一个常年在安徽打拼,已有三年没见面,保持着电话联系。近俩月,王先生联系不到老父亲,心急如焚,几天前终于有了消息——老人在好心人和工作人员帮助下,到了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
外出途中她看到立交桥下斜躺着一位老人
让王先生心存感激的那位好心人,就是郑州市民张女士。
12月3日下午3点多,张女士和朋友骑电动车外出买东西,途经京广路与陇海路交叉口立交桥下时,发现一个衣衫单薄的老人斜躺在桥墩旁,衣服很脏,也没戴口罩,觉得不太对劲儿。
张女士进一步询问得知,老人来自南阳邓州,在郑州打零工,最近没活儿干,身体不太好,身上也没有手机。
“你有家里的人电话没?”张女士问,老人支吾着说了一个号码,可打不通。好在,老人从身上摸半天掏出一张身份证。证件显示,他姓王,邓州市十林镇人,今年68岁。
看到老人大冷天斜躺在立交桥下,车流量大,很不安全,张女士很担心。她知道二七区救助站离这里不远,用手机查到了救助站的电话,打了过去,说街头有位老人需要救助。
“谢谢你提供线索,我们马上派人过去。”救助站值班人员详细询问了老人的具体位置、身份信息、穿得多少等情况,叮嘱张女士先看护好老人。
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带着崭新的棉大衣赶来,给老人穿上,戴好口罩,搀扶着老人向救助站走去。张女士这才放心地离开。
工作人员根据老人的身份信息,联系到属地邓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对方联系到村里的人,希望能直接联系到其家人。
两个多小时后,好消息传来:打听到老人儿子的手机号了。当晚10点多,在安徽池州工作的王先生接到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电话,特别激动,又十分意外。“我这就准备准备,出发去郑州接他。”王先生激动地说。
你的举手之劳对受助者来说就是帮了大忙
此次对王老先生的救助,是郑州市2022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一个缩影。
根据郑州市民政局通知,专项救助行动从11月2日启动至2023年3月15日结束。各开发区、区县(市)民政部门统筹推进专项救助工作,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形成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合力。
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站长李德龙告诉记者,近期,因疫情影响,临时受困及滞留人员相对比较多,救助站及时安排部署成立了专项街面督导巡查小组,每天不间断进行街面督导巡查。
据了解,自2022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郑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出动近1.3万人次巡查,累计发放棉大衣等救助物资折合2.7万余元,已救助168人,帮助49人返乡或与家人团聚。
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救助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助力,如果发现身边有需要救助的人,可及时拨打救助电话,“大家的举手之劳,对受助者来说,就是帮了大忙,甚至是天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