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从“定位手表”到“社交神器”,升级迭代的儿童电话手表在未成年人中,尤其是城市儿童中逐渐风靡。隐忧随之而来,功能升级的电话手表容易导致儿童沉迷,也潜藏隐私暴露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家长和专家呼吁,使电话手表回归儿童健康与安全核心功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据1月3日《半月谈》)
当“定位手表”迭代升级到“社交神器”,电话手表中的社交功能最受孩子们欢迎。但是,通过电话手表儿童过早开展“网络社交”有着一定的危害,可能导致网络成瘾。一些家长告诉记者,连成人都抵抗不住社交媒体的诱惑,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更何况孩子?有时发现孩子凌晨还躲在被窝里用电话手表聊天,其成瘾性不亚于手机。
专家认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较弱,网络世界容易让儿童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痴迷于电话手表发圈、打卡可能会加剧儿童的网络依赖甚至导致网络成瘾。过多地使用智能产品也会导致孩子专注力下降、视力降低、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家长则担心,孩子过多接触过于成人化的网络信息,会造成心理早熟,沉迷虚拟网络社交则可能降低孩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意愿。
据相关报告披露,目前中国5岁—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智能儿童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基本上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有电话手表。其中,电话手表在城市儿童的市场普及率至少过半。如此普及的电话手表如果任由厂家放大“社交神器”功能,便会成为儿童网络沉迷的推手。
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安全,不容许打“社交神器”的“擦边球”。家长和专家呼吁企业自律,以健康、安全为核心,升级优化儿童产品。有关部门尤其要加强监管,指导相关产品升级与推广,禁止其他不适合儿童的附加功能,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检查并完善程序漏洞,全力避免儿童身心健康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