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建设农业强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乡村振兴怎么“兴”?有哪些重点、难点?参加2023年河南省两会的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这一话题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推进农业数字化、现代化融合发展
“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必须靠产业振兴、产品带动。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数字化是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省人大代表、河南鲜食无忧科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玲认为,推进农业数字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不仅可以有效探索三农问题解决的路径,同时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而盘活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提升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
河南省人大代表 李玲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并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深刻影响和塑造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李玲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农业的数字化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维度,还有数据采集、分类、应用、挖掘体系,能够服务农业的全过程。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但目前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水平还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李玲说,目前河南存在着农业大数据建设基础薄弱、农村地区数字化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农户对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存在困难、数字农业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四个问题。
李玲建议,在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区域和领域,突出企业带动和平台支撑。由省政府统筹,找一个部门牵头,整合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政策,避免重复建设、资源荒废。把原有商贸流通企业、供销社基层社功能充分启动起来;把商务部门的电商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利用起来;把农业部门认定过的数字化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功能发挥起来;多部门联动发力,在每个地市、县域建立起示范带动点,发挥好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引导社会化服务企业与村集体经济有效融合
省人大代表、驻马店市正阳县正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超认为,任何一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社会化服务是基础和前提,也是落地执行的保证。
谈及为什么社会化服务组织难建立,在牛超看来,单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大户没利润,服务散户没效率,服务政府资源不对称。社会化服务是季节阶段性的工作,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人群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入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他们就会外出务工放弃这个行当。
河南省人大代表 牛超
牛超建议,集中政府有效力量,进行产业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政府采购服务项目资源统筹,坚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组织和人,建立全县全乡全村全覆盖的综合农事服务体系,本地服务本地,本村服务本村,满足当地耕种管收的及时有效性为基本点。
“培育打造社会化服务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产业转化抵御综合市场风险和带动能力强、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可以带动更多子产业发展、市场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牛超说。
发展乡村游带领群众“富口袋”
省人大代表,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林英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既是一名见证者,也是一名实践者”。
因地制宜,持续释放乡村文旅致富效应让庙荒村绘就了这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河南省人大代表 郁林英
据郁林英介绍,10年前,庙荒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只有25年前建的两层办公楼;青壮劳力流失,400多人的自然村仅剩80多名留守人员,守着红旗渠缺水,守着太行山缺资源。后来,依据庙荒村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周边还有景区的地理优势,深挖旅游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渠畔人家”特色民宿旅游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挣了钱,收入大幅提高。
“庙荒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奔赴共同富裕路。”郁林英说。
郁林英表示,当年红旗渠是一寸一寸挖出来的,如今的乡村振兴,也要一件一件扎扎实实干出来。下一步,庙荒村将继续做大做强红色教育研学、旅游民宿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产业振兴最关键
省人大代表、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农民查洪付认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振兴最关键。
查洪付说,他们创建的脱贫帮扶基地,吸纳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80多人,基本上解决了周边所有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这80人中有80%是妇女,是脱贫攻坚中最需要帮助的人。
河南省人大代表 查洪付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查洪付在农村创业22年,经历了乡村从贫困到小康,再到今天奔向全面乡村振兴。从这些年的发展中,查洪付深切体会到,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查洪付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成立了艾草协会,带动本村村民发展艾草加工企业17家,引导162户村民从事艾制品电商业务,让大家逐步实现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目前达士营村仅艾制品一项年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
查洪付表示,要按照“文旅融合、三产突破、科技创新、产业赋能”的发展模式,把联农带农做得更细更实,把产业做得更大更强。(祝传鹏 马绍坤 刘晓明 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