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如何跳进烟火日常?八个维度解锁“兔年说兔”

2023年01月20日07:17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张伟

  壬寅虎年将逝,我们一起准备迎接癸卯兔年。

  兔子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不管是作为丛林中的小生灵,还是作为一种家宠,不管是被唱响在欢乐的童谣中,还是在绘画作品中跳跃灵动,我们都有过和兔子亲密接触的经验,中国的古人更是在这个小精灵身上寄托过许多吉祥美好的寓意。

  在兔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顶端新闻文化频道特别策划了“兔年说兔”系列。今天,我们来一起梳理和盘点异彩纷呈的“兔文化”。

  生肖卯兔知多少:兔在十二生肖中为啥排第四?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在十二地支中配属卯。卯时相当于清晨5点到7点,大约因为兔子喜欢吃清晨带有露水的青草,所以以卯配兔。

  在民间故事中,天帝欲选十二种瑞兽为天庭护卫,席位不多,先到者得。于是众兽各显神通,而兔子竟然跑过了龙和蛇,位列第四。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卯时为日出之象,对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含阴爻,为月中之兔,这样,卯便与兔相系属了。

  但无论取何说,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只陪伴太阳升起的勤劳又聪慧的兔子,在田野上,饱食沾满露珠的青草,总是令人欢喜赞叹的。

  古今属兔的名人不少,帝王如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明世宗朱厚熜,文人如马融、岑参、戴震,近代名流如蔡元培、胡适、刘半农、陈独秀、于右任等均属兔。“名兔”其众如斯,属兔的人尽可以此为傲了。

  瑞兔来时海内安:白兔为何被视为“王者之嘉瑞”?

  兔子性情温顺、体态玲珑、举动乖巧,因此很容易被人们寄寓美好和谐的内涵。在早期祥瑞文化中,通体纯色无杂毛的白兔,与白狼、白龟、白鹿等一起,被视为“王者之嘉瑞”,至则天下太平、河清海晏。

  如《北史·凉武昭王李暠传》中记载:“于时百姓乐业……有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鸠等集于园间。群下以为白祥,金精所诞,皆应时邕而至。”唐人蒋防也在诗赋中赞美白兔的祥瑞内涵,认为白兔身上集中了儒家的各种仁德之美,推崇备至。

  民间对白兔更是寄托了多种美好的情感。流行于我国部分地区的“蛇盘兔”题材剪纸、面塑风俗,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这些作品中,一般中央为兔,周围蛇身盘踞,二者一团和气、了无嫌猜。有人认为“蛇盘兔”谐音“必定富”。还有人从专业角度指出,蛇为阳之物化,兔为阴之物化,二者相互盘绕,象征阴阳相交、和合共生。不管由来如何,劳动人民借兔达意,祈求平安幸福的心理是一脉相承的。

  马中赤兔逸如飞:千里马为何要以兔子命名?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对杰出人才的赞美之词。但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日行千里的骏马要以“赤兔”为名呢?原来,答案很简单,这就是取意于兔子奔跑迅捷、身形灵活的特点。

  兔是一个象形字,其甲骨文、篆文描画的正是“兔”长耳短尾的形象。由兔字派生出的汉字都很有特点。例如,“逸”是一个会意字,兔子跑得快称为“逸”,于是又派生出“奔逸”“逃逸”“逸闻”“逸出”等语汇。也因此,当乘马骑射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以后,一些骏马便被冠以“飞兔”“赤兔”等名号,以示嘉美。

  如《吕氏春秋》中载:“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出现马车之后,兔与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安装在车上以勾连车厢底板和车轴的部件,因为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伏兔”。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都曾出土过伏兔。

  浪涌风翻照晚霞:吃货们为啥热衷涮兔肉?

  兔子体肥肉美,自古便是人人喜食、老少咸宜的肴馔上品。先秦故事“守株待兔”中,那位宋国的农夫因为贪图兔子的美味,竟至于“躺平摆烂”,从而沦为人们的笑柄。

  在古代,兔子曾经是献给神灵与祖先的祭品。在民间,食用兔肉也早成习俗。到了南宋,出现了烹饪兔肉的新菜式——涮兔肉。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录了他妙手偶得的烹调秘方:“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按照这一做法,林洪用筷子夹住兔肉薄片,在热汤中反复拨动,见肉色宛如云霞,于是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并取名“拨霞供”。明清以来,又流行在重阳节前后举行兔肉宴,俗称“吃迎霜兔”,祈盼健康长寿。

  到了今天,兔肉的做法更是花样翻新,如四川自贡的名菜冷吃兔、麻辣兔头等,选用川菜中的硬核辛香猛料,加入兔肉或卤或炒,成为嗜辣一族舌尖上的共同记忆。

  月中霜里斗婵娟:陪伴嫦娥的为啥会是只兔子?

  两千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中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兔)在腹?”是因为月亮对兔子有所偏爱吗?否则为何将一只兔子孕育在腹中?透露出中国古人对月亮浪漫的想象和恒久求索的执着。

  在我国传说中,认为月兔为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所化。佛教故事中,帝释天托言肚饿,兔子寻不到食物奉献,竟投身烈火,以身作食,感动了帝释天,便将其起死回生,送入月轮。后来玄奘西行,在印度还见到了纪念这一灵迹的“三兽窣堵波”。

  当然,关于月兔,我们中国人最熟悉还是那只在清冷的广寒宫中默默守护嫦娥、偶尔捣药“营业”的玉兔。正因为每到三五之夜,仰望月空,总能见到这只灵动的瑞兽,在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等节日,人们便用各种民俗活动祈求玉兔为人间降下吉祥。如元宵节,人们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到了中秋节,则广泛流行一种手工艺品“兔儿爷”,一般是兔首人身,左手端捣药钵,右手持药杵,色彩鲜艳,惹人喜爱。此外,月饼也会印上兔子的图案。

  国人对月兔的喜爱以及因此引发的对月亮、对太空探索的执着是永恒的。2013年,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三号”升空,其中携带的月球车的名字就叫“玉兔号”,这是中国航天器在月球留下的第一个足迹,意义深远。

  诗中白兔永流传:诗人最爱的笔墨宠物?

  关于兔子的大量典故、神话传说更是频频被诗人引入笔端,在纸上跳跃出一个个美妙的音符。

  如我们熟悉的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名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李凭弹奏的箜篌美妙绝伦,传入月宫,令吴质不眠、玉兔不觉寒;又如王安石《信都公家白兔》中“水精为宫玉为田,姮娥缟衣洗朱铅。宫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洁白宜婵娟”,以水晶、白玉等为衬托,极力形容白兔毛色之纯净。

  清代闺阁诗人沈榛《如梦令》有“兔影纱窗移过,绿竹风敲声破”,则以兔影指代月光,造语精工、沁人心脾。朝鲜女诗人许兰雪轩《游仙词》中的“闲催白兔敲灵药,满臼天香玉屑红”,用白兔捣药典故,营造出了一个高蹈出尘、玉屑霏霏的空灵仙境。

  化作丹青入画图:古画里的兔子有哪些?

  绘画是一种静态呈现,而兔子则是灵动、活泼的象征。将兔子引入画作,可以非常直观地赋予画中静物以动感,令观画者神思飞越、情感跳脱。

  如宋代画家崔白所画的《双喜图》,捕捉了野兔与喜鹊某个冲突的瞬间,生动有趣。又如明代画家张路的《苍鹰攫兔图》,画中苍鹰回首作俯冲之势,兔子则呈奋力奔跑跳跃之状,让人们体会到动态情节的张力。

  此外,还有一类具有风俗意味的画作,深化了我们对月兔传说的认识。如明代陶成的《蟾宫玉兔图》中,一只白兔蹲踞溪畔,仰望一轮明月,不知是否想要回到属于它的月宫。清代蒋溥绘有《月中桂兔图》,一只玉兔在桂树下回首顾盼。其上有乾隆题诗曰:“秋暖无端迟桂芳,缀枝初折几苞黄。玉兔静守冰轮朗,画出人间满意凉。”

  儿歌声里迎新春:《小兔子乖乖》是谁写的经典儿歌?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这首《小兔子乖乖》可谓妇孺皆知、家弦户诵。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是,这首儿歌已经一百岁了。它的创作者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黎锦晖。

  黎锦晖是“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也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1922年,黎锦晖在《小朋友》杂志特刊《凉风》中连载儿童歌舞剧《神仙姐姐》的剧本,其中设有老虎和小兔子对答的情节,唱词“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便出自这里。当时,这首歌曲名为《老虎叫门》。

  1928年中华书局出版该剧单行本时,剧名改成了《神仙妹妹》,其中小兔子的角色也被改成了小鸽子。但因之前的版本中小兔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民间传唱的依然还是“小兔子乖乖”,歌名也常被人称为《小兔子乖乖》。后来在幼儿音乐教育家韩德常的改编下,此曲变成今天流行的版本。

编辑:王晓颖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