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管上新了丨小田并大田,1+1>2——伊川县葛寨镇农田经营管理见闻

2023年02月26日07:5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编者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尤为重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即日起,本报推出“春耕春管上‘新’了”系列报道,围绕春耕春管,捕捉我省农业现代化新的生动场景,紧扣我省对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展现我省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方面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成就。

  □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阳

  早春时节,走进豫西浅山丘陵地区,高低起伏、错落分散的细碎田地随处可见。而在伊川县葛寨镇,一块约2000亩连片成方的农田格外显眼,青青麦苗,长势喜人,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河南田良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人王石宽正在地头忙着检查卷盘式喷灌机,“这是今年新添的大家伙,过两天准备让麦苗再喝一次水。”

  因自然条件限制,历史上的葛寨镇十年九旱,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种这么大块麦田,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王石宽说。

  昔日,受土地等级和基础设施差别较大等因素影响,和很多地方一样,葛寨镇采取地块“肥瘦”和远近搭配的方式,把不同等级的土地“分块”承包到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四块品质不等的小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小田作业受到很大局限性。

  小田如何变成大田?去年,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经过村民同意,黄兑村、沙园村、赵村分别成立农业合作社,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流转,并交付河南田良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进行科学管理,才最终形成了这块连片成方的麦田。

  本次土地流转,涉及黄兑村286亩地,120余户。村民董社甫种了大半辈子地,虽然小麦亩产也就五六百斤,但老董对土地很有感情,还是想继续种下去。他家有3块地,分别位于村子的不同方向,在村集体协调下,3块小田置换合并成1块约4亩的标准化水浇农田,老董很满意。“种地再也不用来回跑,旱地变成水浇地,再也不用望天收。”

  同样是种地“老把式”,沙园村村民赵天焕的想法不一样。土地流转前,每到农忙季节,老赵很犯愁,自家6亩地分散在4个地块,不论什么活都劳神费力,收获时收割机都没法下地。村里要“流转”,赵天焕是第一批签字同意的村民之一,“白天到周边厂里打打零工,晚上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很舒心!”

  “不能因为土地流转和群众抢饭碗。”葛寨镇党委书记庄坤杰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当地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于愿意种地的村民,村集体出面协调,力争把肥地、离村子近的地调给他们,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村民劳动力得到解放,村集体还能拿到分红,壮大集体收入。土地流转公司通过科学种植、现代化管理,提高丘陵地区粮食产量,一举三得。”庄坤杰补充道。

  每天早晨都要到地头遛弯的赵天焕看着这麦田,很是高兴,“如今麦子长得就是不一样,齐整得很,产量绝对不会瓤!”

  对高产同样有信心的还有王石宽,“通过农田的标准化建设,拆除各地块间的田埂,打深井引水灌溉,在小麦专家指导下,选用适合旱地生长的小麦品种,配套科学栽培方法,今年小麦亩产1000斤应该没问题。”

  看着整齐划一、长势良好的麦田,庄坤杰感叹:“这块田让我们看到了丘陵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潜质,起到了鲜明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保障丘陵地区粮食增产增收。”

  相信不久的未来,葛寨镇3.3万亩麦田会有越来越多的连片成方高产田,群众的日子也会越过越有奔头。

  记者手记

  田地碎片化,不利于良种、良技普及,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现代化。小田变大田,表面看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对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省分类分区域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伊川县葛寨镇通过小田并大田,深挖丘陵山区等细碎田块增产潜力的做法,值得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以推广。

  同时,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户确权面积的前提下,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土地分为自种区与流转区,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规模效益,调动种粮积极性,既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又能为农业产业发展探出新路。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