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朱丽文)如何把“土特产”装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礼包”?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何才能成功?乡村特色产业如何走得更远更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又一次成为热词。今年全国两会上,怎样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到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作为全国两会的“老人儿”,裴春亮认为,乡村振兴不怕慢,就怕断,只要干就会变,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大有可为的天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裴春亮说道。
“年轻人有热情、有知识、懂技术,回乡创业发展有先天优势。”提及年轻人返乡创业如何才能成功,裴春亮给出了建议,“立足当地实际发展项目,比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交通物流、人口密度等等,就是说要因地制宜,适合什么发展什么,做特色产业,不能盲目跟风。”
裴春亮举了裴寨村种红薯的例子。他说,根据测算,种植一亩红薯,农民纯收入可达1800元以上。如果把鲜红薯制成淀粉,再做成粉条,然后深加工成酸辣粉等食品,增值幅度可达十几倍。于是他们利用太行山一带盛产红薯的优势,创办了酸辣粉企业,其中一家企业2022年生产酸辣粉实现产值3.5亿元。企业生产的同时又拉动了红薯种植加工、原材料种植加工、包装印刷、冷链物流、电商零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既然决定做了,就要静下心来做内功,扎扎实实把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搞上去,久久为功,做出特色、做出品牌,不能急功近利,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坚持下去,自会成功。”裴春亮鼓励广大返乡创业青年做事业要有社会担当,在农村干事业更是如此。裴春亮认为,要带着情怀干事业,要带民致富,让周边的村民能从企业里挣到钱,顾上家,得到实惠。
裴春亮说:“能不能让党中央放心、乡亲们满意,事儿上见!”
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去年以来,河南全省上下聚焦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坚持高位推动“五星”支部创建,裴寨村里坚持一切都要“事儿上见”的工作思路,成功创建了“五星”支部。
“会后,我要把‘两会’精神带回家乡太行山区,传达到乡亲们中间,按照中央的要求一项一项对标抓落实,团结带领乡亲们抓产业、上项目,把‘红薯革命’进行到底,创文明、争先进,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间。”裴春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