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祝传鹏 莫韶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匠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格。
在豫西三门峡,雄伟屹立的三门峡大坝是这座城市永恒的标志。郭沫若曾写道:“鬼斧神工天作险,人工民斧险为夷;三门峡上英雄汉,动地惊天大史诗。”正是因为三门峡黄河大坝第一批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建设精英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为目标,齐奔三门峡,汇聚在这中流砥柱之处,两手一心,日夜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才使得如今的黄河岁岁安澜、三门峡明珠璀璨。
一群人 托起一个梦
为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应运而生,工程横亘中条山、崤山之间,扼据三门天堑,巧锁浊浪于中游。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也是“万年黄河第一坝”。
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征服黄河的开端——举国瞩目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发表社论《大家都来支援三门峡啊!》。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为一个工程发表社论,吹响了全国人民支援三门峡枢纽工程建设的集结号。来自中央机关以及豫、鲁、鄂、闽等省的优秀干部,来自淮河梅山、北京官厅、东北丰满、四川狮子滩等水电工地的精干水电工人,来自豫、鲁、冀三省农业战线的青壮劳力,来自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等8万多名大坝建设者和后勤保障人员以最快速度在三门峡聚集,掀起了全国支援工程建设的热潮。
广大建设者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提前一年零十个月,于1961年4月建成了这座长713米、高106米的混凝土重力坝,创造了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多泥沙河流上修筑大坝的历史,也创造了无数至今仍让人惊叹的工程奇迹和创新成果。
灿若星河 文人墨客留下千古佳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无数荡气回肠的诗篇随着滔滔黄河水奔腾古今。
在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文化丛书中,这样的名家诗篇还有很多,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倾注着我国几代水利水电建设者的青春与智慧、心血与汗水,更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郭沫若、郭小川、冰心、贺敬之、何其芳、吴作人、魏巍等社会名人曾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参观考察,并创作了大量歌颂三门峡工程及其建设者的文学艺术作品。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为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应运而生,它的开工建设和管理运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以中流砥柱精神实现黄河岁岁安澜的丰功伟绩,凝聚着新中国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印记着治黄人不懈奋斗的足迹,饱含着新中国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黄河三门峡和三门峡水利枢纽因其多姿多彩的历史传说、灿若星河的文艺创作、全国支援的重大影响、治河开端的历史地位、艰苦创业的宝贵精神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程文化,成为黄河文化、三门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纂成册 为黄河文化宝库增添魅力
九曲黄河十八弯,一方水土一方人。从夸父逐日、黄帝铸鼎、禹开三门的美丽传说,到召公问政、魏野跑驾、杨震“四知”的历史佳话;从仰韶村现代考古发端地,到庙底沟文化的华夏之花;从老子著经、达摩西归的宗教哲学思想,到智慧人生的完璧归赵、白马非马;从终军弃繻的个人意志体现到中流砥柱的中华民族精神象征……黄河孕育了崤函大地璀璨夺目的历史文明,也积淀了丰富厚重的三门峡文化。
作为新中国大型水利工程的“长子”,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记录了成千上万水利人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了许多令人热血沸腾的黄河故事,培育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忘我奉献、勇攀高峰的筑坝精神。
为讲好黄河故事,系统总结黄河三门峡历史,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和黄河三门峡文化,作为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者和黄河安澜守护者的明珠集团,启动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文化丛书整理编纂工作。
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并在浩若繁星的史料中认真甄选,精心编排,分类成册,形成了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分册收录整理了与三门峡水利枢纽相关的诗词歌赋、历史故事,以及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新闻消息、图片资料、技术论文等,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发掘和反映历史面貌,真实还原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黄河文化之美、红色基因之美、绿色生态之美、中流砥柱精神之美、水电建设者摇篮之美、万里黄河第一坝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两院院士潘家铮评价:“三门峡工程像是一座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刻下了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迫切愿望和坚定信念,刻下了为探索治黄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刻下了为挽回败局所进行的艰苦斗争,也刻下了留给人民的宝贵经验和光明前景。”
如今,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新阶段、新战略、新征程上,三门峡水利枢纽铁臂担当、履职尽责,对黄河下游防洪、水沙调控、生态保护等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继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