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动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03月18日10:14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的重要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实施,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3.1%升至6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到2.45∶1;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大幅改善,城乡发展更趋协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扎实实把全国两会的部署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扩内需,稳投资,广袤乡村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仍然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必然伴随着城乡区域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也是释放巨大需求、创造巨大供给的过程。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广袤乡村大有可为。

  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拿出更多实招硬招,着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

  扩内需,释放农村市场潜力。

  开上新能源汽车,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留西村村民赵江波格外高兴。“新能源汽车下乡优惠了近2万元。现在出门办事,车一发动,说走就走。”

  当前,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为充分激发乡村消费活力,各地区各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等生活服务业,不断推进县乡村商业体系建设。

  增收入,让乡亲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留西村党支部书记李寅魁说,“村里有发展小麦、林果的,有开大货车的,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小汽车、高清电视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新增2万亿元左右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着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经营增效,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稳定农民工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扩内需,稳定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8台挖掘机平土地、通水渠、修道路,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石芫乡金盘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热火朝天。“施工队全力建设,确保早建设、早受益。”村党支部书记陈惟彬介绍。

  “今年计划投资6600万元,改造提升0.7万亩农田,新建1.5万亩高标准农田。”赣县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办主任曾俊说。

  “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农村空间很大。”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说,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村水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通冷链物流链条……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扩大有效投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初步测算,未来5至10年,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乡村建设投资需求有近15万亿元。

  聚要素,畅流通,城乡经济联系更紧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方面城镇化的潜力还很大,对‘新市民’也要完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劳动力。”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将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助力。

  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物畅其流、人畅其行,为增强城乡经济联系注入活力。

  人才要素双向流动加快。

  “重庆几乎所有的大工地我都待过,从打散工到当施工员,收入翻了一倍而且很稳定。”来自重庆奉节的胡光荣从事建筑行业超过20年,各类工种技能烂熟于心,去年还取得了大专学历,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

  “我们聘请经验丰富的果农进行日常管护,还与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合作,邀请专家做技术指导。”在外做工程的潘晓枫回到家乡湖北省广水市吴店镇王子店村,带着乡亲发展黄桃种植。目前基地有近10个品种,从5月下旬持续挂果到10月初,每斤卖到5元。

  进城就业,返乡创业,人才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2022年全国农民工规模达到29562万人,比上年增长1.1%。近年来,中央及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政策措施,在资金支持、创业培训、人才聘用等方面,为一名名“乡创客”筑起梧桐巢。经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6到7个农民稳定就业、17个灵活就业。

  科技要素助力循环畅通。

  河南省淇县朝歌街道石桥村的5G数字农业示范园里,高效节水喷灌机正在集中对拔节期的麦苗喷洒作业。

  科技嫁接农业,“长”出好效益。“5000亩小麦,借助定量遥感技术和农业物联网设施,3个人就能管理。”示范园工作人员姜智鑫介绍,精准化管理、智慧化种植,种植成本降低30%,小麦可增产8%。

  “主要得益于不断完善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内蒙古五原县八里桥亿宝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毅宝介绍,黄柿子是当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为解决保鲜难题,2020年起合作社投资720万元,政府补贴了1/3,建成6个容量500吨以上的冷库。

  采摘下来的鲜果,第一时间送入冷库急冻锁鲜,再用冷藏车运到上海工厂的鲜果原榨技术生产线。“土特产卖到大都市,身价噌噌涨。”合作社去年生产加工鲜果1200吨,实现产值3600万元。

  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近年来,我国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耦合,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不断赋能,为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下沉,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目前,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313.8亿元。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优势所在。今后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

  补短板,夯基础,融合发展增强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让短板变身“跳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

  “过去污水排到路边沟塘里,气味难闻。自从污水管道铺设到村里,环境好了,生活更舒心。”江苏省灌南县孟兴庄镇陆二庄村村民徐守军说。

  “您好,这是缴费凭证请拿好。”在灌南县新安镇东苑微社区便民服务站,居民潘国军不到10分钟就办完了新农保缴费业务。

  蒲苇随风飞舞,波斯菊大片盛开,古朴石板连接起一座座屋舍;做扎染、体验拓印、炒制野菜茶……走进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的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观赏好风光,感受烟火气。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一座座村庄在产业链上纵向延伸,在功能上横向拓展,加速融入城乡经济循环,释放出乘数效益。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提高县域经济活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走进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长江工业园,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26条全自动盖板装配线正满负荷生产。伴随订单量增长、新厂房建设,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开春以来,公司已从周边乡镇新招了200多名员工。

  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陈玺舟介绍,这几年,园区陆续布局电芯、电池结构件等核心组件生产制造产业,形成以动力电池、智能终端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不仅壮大了县域经济,也让更多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今年一季度,园区预计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就业人数增加超过600人。

  县域连接城市、服务乡村,是城和乡的结合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在县域打破城乡界限,把县域打造成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重要纽带。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迈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城乡共谱“协奏曲”,让高质量发展底盘更稳,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