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创新平台是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强磁场”,如何加速推进一流创新平台建设,集聚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新资源?
3月24日,河南首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暨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筹)”揭牌仪式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举行。当日,随着与会领导按下启动球,“多模态重大慢病防控科学与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
实验室将为河南带来哪些重大利好?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为牵引,把推动一流大学培养机构郑州研究院建设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推动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建设。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联合河南省科学院申报获得了河南首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省内11家企事业单位申报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这是河南省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说。
魏晓伟介绍,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四大战略之首,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2011年河南省政府与哈工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省校合作的新起点。近年来,哈工大在河南合作的项目达到150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达到了336项。”
据其介绍,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落户以来,加快引入科研团队,加强与河南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合作。这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揭牌,吹响了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新号角,必将对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魏晓伟表示,河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阶段,河南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立足河南、辐射全国、链接国际,与省内企事业单位联合破解产业转移升级的关键技术难题。围绕河南传统产业体制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培育未来产业前端布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成为在豫科学机构的领头羊。”
记者了解到,本次合作对郑州市促进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沃土、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新样板、筑起高层次合创项目转化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力新支撑。
实验室将瞄准哪些研究领域?
作为河南省首家获批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本次揭牌的“多模态重大慢病防控科学与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堪称“出道即C位”——2023年1月5日正式获得工信部批准建设,由百年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和河南省科学院共同建设。
据了解,实验室目前汇聚科研人员共计61人,包括教授、教授级高工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3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或青年人才8人,省级人才2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胡颖教授担任主任。
重点实验室总体目标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瞄准重大慢性疾病防控领域科学技术前沿,结合地方产业基础和健康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哈工大的学科优势,联合地方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化进程,进而提升我国生物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建成我国重大慢病早期防控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重点实验室研究主要聚焦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建立包括分子机制探索、健康监测以及预防干预的全链条多维度重大慢病早期防控工程,实现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慢病防控研究体系,为重大慢病早期防控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动力,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科学技术力量。
本次申报单位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有何来头?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近年来,哈工大与河南合作日趋密切、成果颇丰,省校围绕电子信息、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航天科技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累计合作项目达200余项”。
他表示,2021年8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哈工大与河南省、郑州市深度合作的重大成果。2020年9月,哈工大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全面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依托郑州研究院与郑州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在打造创新高峰、汇聚人才高地、共建创新平台的赛道上跑出了新的加速度。2022年6月,哈工大同郑州市政府共同筹建河南省国际光子实验室,力争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新样板。
“这次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及电子信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建设,开启了市校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新征程。”韩杰才寄语,面向未来,郑州研究院要充分发挥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继续联合区域优势资源,推进我国重大慢病早期防控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教人才培养,争当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领头羊。
据了解,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暨哈尔滨工业大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郑州)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基于战略发展需要,为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区域产业特色,服务经济发展需求,共同举办的具有综合职能的新型研发机构。
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郑州的教育、科研、产学研合作总体牵头单位。依托哈工大优势学科、科研成果和师资人才,研究院围绕医学健康、光电融合两大领域重点布局,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建造等四大方向齐头并进,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四年争达标、五年上台阶。加快培育形成区域科技研发力量,做到研究院自我成长与地方建设、学校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