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 河南洛阳市:富民导向谋发展 外招内引添活力

2023年04月25日08:41

来源:农民日报

  富民导向谋发展 外招内引添活力

  ——河南洛阳市因地制宜做强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课题。2021年,河南省洛阳市研究提出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即坚守防止返贫“一条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个抓手”,强化党的领导“一项保障”,有效盘活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的良好局面。洛阳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村更富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谋篇布局,不断夯实脱贫地区发展根基

  2020年底,洛阳市6个贫困县、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洛阳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4万元,无返贫和新致贫现象。

  洛阳市结合资源禀赋,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谋划发展特色产业,编制了“十四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洛阳市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产镇融合、产村一体发展。

  洛阳市围绕杂粮、草畜、瓜菜、林果、中药材、花卉苗木六大特色产业发力,带动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目前,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412万亩,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带动30多万脱贫人口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洛宁上戈苹果享誉中原。去年,洛宁县引入联宿文旅,打造“苹果来了”农旅融合综合体,让游客不仅能享受采摘之乐,还能留下来、住下来。

  洛阳市此类乡村产业还有很多。

  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栾川乡村旅游、嵩县中药材、洛宁苹果、新安樱桃、汝阳食用菌、伊川小米、宜阳花椒等产业初具规模、形成品牌,参与群众达32.59万人,带动脱贫人口7.59万人,人均增收1567.9元。

  外招内引,持续提升乡村产业振兴活力

  悠悠乡愁,汇聚乡贤力量;浓浓乡情,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洛阳市坚持把乡贤返乡创业的“雁归经济”,作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加快促进资金、人才回流,为洛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合力。

  聚焦各县区主导产业,开展“全链条”式扶持,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251条,为乡贤创业提供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

  建立集乡贤数据、创业政策、产业项目等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乡贤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汝阳县在便民大厅开辟服务乡贤返乡创业专门“绿色通道”;孟津区以“回孟津干吧”为支点,组织“返乡人士看家乡”考察活动60多场次;宜阳县推荐50多名乡贤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离乡在外闯荡赚钱可能会多一点,但始终感觉如浮萍,没有归属感,现在有能力为家乡做贡献,政府也大力支持,那我一定要回家。”栾川县返乡创业乡贤刘全政说。

  鼓励乡贤领办、参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去年,洛阳市新增返乡乡贤8万人,领办各类实体2万个,其中创建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个,完成投资331.4亿元,带动30多万脱贫人口,人均年增收4567.9元。

  富民导向,充分发挥乡村产业带动作用

  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对此,洛阳市坚持把稳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持续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农户增收可持续。

  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面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工作,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去年,洛阳市共培训技能人员16112人,新增技能人才8640人、高技能人才58人。

  另外,洛阳市将不能外出的脱贫劳动力和弱劳动力镶嵌到帮带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产业链条上,实现“龙头企业做两端、脱贫群众干中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经过多年的潜心打造,洛阳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编辑: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