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中国境内支持北斗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3亿部,北斗三号短报文已实现与智能手机、手表信息互通,成为上市销售的明星品牌。北斗也越来越多地嵌入到各行各业的专用设备中。”今天,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会上透露了这一数据。
2020年6月,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部署。2020年7月,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全球服务。
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建设与应用成就斐然,目前已提供7种服务,建成四类特色服务平台。2021年,以北斗为主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2022年达到了5500亿元。
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搭载国产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共享单车投放已突破500万辆,全面覆盖全国450余座城市;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在8个城市成功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普及;地图软件调用北斗卫星日定位量已超过3000亿次;支持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正式上市销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院士在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开幕式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从指南针到六分仪,从陆基导航到卫星导航,每一次发明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点睛之笔,是改造世界经济的强劲引擎,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厚德帮手,也是改变我们认知时空的中坚利器。”杨长风说,北斗人肩负从天基导航到综合导航的新使命,一幅纵合水下、室内、陆基、天空到深海,横连导航、通信、遥感的时空愿景,呼之欲出,必将更加波澜壮阔。
此次年会以“数字经济 智能导航”为主题,旨在探讨数字经济、智能化与导航之间共建共融共生的相互依存联系,凸显北斗系统为数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重要时空信息保障,驱动北斗系统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更重要作用。
杨长风说,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源泉,而智能导航则是数字经济的底层钥匙,只有获取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时空信息,人们的生存保障才能更加坚实牢固,生活品质才能更加称心美好,经济社会才能更加生机盎然。
记者从年会获悉,我国正积极发展多种导航定位授时技术,2035年前将建成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提供基准统一、无缝覆盖、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