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西周中晚期出现,由圈足簋发展而来,流行时间短,器型较为少见。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西周应国应侯铜盨,高22.5厘米,重5.4千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盨为椭方形,分器盖器身两部分,器盖顶四角设有四只扁钮,将其仰放,则为浅盘,设计巧妙。器身鼓腹,两侧各有立耳,圈足下置四个小扁足,器身通体饰瓦沟纹。器底和器盖内有两行六字同款铭文“应侯乍宝寝簋”,大意为:应侯制作精美的铜簋(此器当时称为“簋”,后世称其“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为应侯,是为应国。铜盨,铭文清晰,铸工精良,为西周应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
封土掩埋不去它的光华,斑驳的痕迹镌刻出字字铭文,应侯勤勉为政的身影依稀可见,转身,又是一朝。
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
馆方支持:靳花娜、王杰、巩镭、方靖媛、刘秋阁、党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