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址上“逛展”做到情景交融,全国文博专家齐聚郑州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建言献策

2023年07月21日19:25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行走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里回望3600年来城址不移、文脉不断的“巍巍亳都”,站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探寻最早的中国,在殷墟遗址博物馆里沉浸式对话3000年前商代晚期文明;徜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探秘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世界奇迹……让遗址得以保护,让文物回归“故土”,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文化魅力。

摄影: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热情似火赛骄阳,胜友如云齐谈畅。7月21日,中国博物馆界首次关于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高峰研讨会“情与境——让文物活起来到展览活起来”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来自全国的文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与陈展良方。

此次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郑州市文物局主办。

什么是遗址博物馆?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大遗址一般指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及文化景观。”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依托考古遗址或者在考古遗址原地兴建的专题博物馆,以遗址保护为前提,以遗址价值展示为目的,对文化和自然遗址本体及(或)其出土(附属)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

“中国的古代遗址在全世界是独树一帜的,保护好大遗址就保护住了中华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在我的心目中,那些重要的古代遗址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博物馆里的可移动文物。”刘曙光认为,目前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大遗址保护路径,比如河南的商都遗址、殷墟遗址、隋唐故城遗址,西安的大明宫遗址等。

“大遗址在发挥社会作用方面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保护展示、博物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做到了集文物展示和山水风光为一体,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对外展示的窗口,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和肯定。”刘曙光说。

上新了!河南建成开放的遗址博物馆数量达15座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认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往往依托能够反映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历程重要节点、能够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主根主脉的重要大遗址建设而成,反映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中国古代历史的“高光时刻”。

它的建设,往往和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紧密相连。它的陈列展览,可以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通过“将考古发掘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形象化表达”,让考古发现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河南是全国文物大省,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近年来,全省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上新了一大批考古遗址博物馆。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开放的遗址博物馆数量已达15座,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安阳高陵遗址博物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等,另外还有平粮台古城遗址博物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5座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这些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共同构建起中原地区文明化历史进程较为完整的知识图谱,形成了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实现了考古遗址有效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赢。”任伟说。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据任伟介绍,河南省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开展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考古遗址博物馆、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方式,不断推动古代大遗址的活化利用。通过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依托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工地等,广泛开展考古研学旅游、深度开发文旅精品线路、积极构建中华文化超级IP,不断致力于做好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加快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河南新担当、作出河南新贡献,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从“老大难”到“典范” 看商都遗址大遗址保护之路

刘曙光回忆,十年前,郑州商城遗址因其处于城市中心区的特殊位置,考古工作困难重重,其保护工作令人担忧。十几年来,郑州对于商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可谓不遗余力,建设商都遗址博物院、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和对一系列“断壁残垣”的保护,让商都大遗址的保护从老大难问题变成集文物保护、城市更新、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的典范。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院长郭磊颇有感触地说:“考古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种新兴的类型,它站在科研的前端,展现考古成果,连接着广大游客,站在传播的终端,一头一尾连接着博物馆与人、文化和文脉。它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宣传窗口与阵地。”

据郭磊介绍,商都遗址博物院坐落在东南城角的核心区里,仿若“商代都城之星”被东南城角城墙环绕包裹着,发挥着“城市文化会客厅”的作用。博物馆的展陈以“读城”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通过遗物、遗迹,带领广大游客读懂商城,完成一场观众与博物馆的对话。

从金沙三星堆“网红博物馆”看考古遗址博物馆如何“火起来”

“火遍全国”的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如何乘“流量”之东风,让网红博物馆“热度不退”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认为,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宣传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窗口,也是将田野考古与广大社会紧密联系的纽带,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及文化优势,不断提升研究、阐释和转化能力;通过对多元化、立体化展示体系与活化利用的探索与实践,有效提升遗址类博物馆的展览品质,丰富遗址的文化内涵。

“创新展陈模式,带动社教、科研、宣传推广与品牌营销,既有利于突破遗址类博物馆展览展示的单一性,又持续扩大了博物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王方在接受采访时说。

“遗迹和遗物是同等重要的,它能展示文物和遗迹的相互关系,这恰好是博物馆策展人费尽心思要诠释的文明主题,把遗址的原貌展示给公众,阐释其文化内涵,为传承中华文明做贡献。”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认为。

作为目前暑期非常受游客喜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如何做到了一票难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鲍丽娟分析了“流量密码”——不断提升、引进和更新高质量的展览,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换血”。

“河南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发展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运用了多种表现形式,对于阐释大遗址的文化脉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以后多多交流。”鲍丽娟说。

编辑:祝萍  审核 :银新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