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智能防护系统”“垃圾收集装置”“医疗辅助设备”……7月22日,在2022-2023年度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现场,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发明都是出自7—18岁的学生之手,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多件青少年发明作品齐聚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进行一场科技创造的角逐。
总决赛开幕式现场
活动以“科技创益未来”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承办,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勇于投身实践、发展自我,为中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交流搭建国际平台。
竞赛区现场参赛选手展示参赛作品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科学素养类中小学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ICC本次参加总决赛的3000多名选手则是由全国各赛区成绩前30%的学生中角逐而出,根据不同年龄段创新能力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差别,将参赛对象分为五个组别,他们的作品内容涵盖了环保、医疗、教育、安全等多个领域。这些创意源起于日常生活、迭代于现实社会问题,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学生们的科创素养,以及对焦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其中,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参赛选手张博然向记者介绍了一款独特的智能书包:“我们的智能书包能够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就比如说背姿不正确、忘记拉拉链、丢三落四”。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过程,张博然与同学一起完成了这一发明,他希望这款智能书包能够解决更多关于学生的问题。
现场“小发明家”们向评审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
评委与“小发明家”们交流并对作品设计提出建议
与其他赛事不同,ICC总决赛现场采用了“评审圈”的方式,评委嘉宾将根据发明过程、发明影响、发明交流三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打分,同一个“评审圈”的选手们也将互相对彼此的项目作品进行打分和交流,使评分过程更公开透明。来自上海浦东民办未来科技学校的教师陶春艳是本次大赛的发明交流评委,在她看来,这次的大赛给孩子们带来的体验是与众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己说,还要现场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间的问题,我觉得对他们综合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他们也能从现场学习到很多,对于改进自己的作品和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会有一些帮助”。陶春艳期待未来这些小发明家们能够更多地将自己设计的模型转变成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的东西。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谭森在分论坛发言
活动现场还分别举办了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邀请各行业的意见领袖和小发明家代表、学生代表,共话科教理念与人才培养。嘉年华活动现场则由教育区、创新区、休闲区构成,小小发明家们可通过“发明家护照”体验创意课程,观摩科创项目。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前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谭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大会让学生去创新、去解决问题,以非竞争的方式合作,帮助他们学习到一些新的技能,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这样的创造性活动与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相辅相成,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学生、更优秀的人才,为中国创造更好的未来。”
据介绍,经过一天紧张的角逐,在五个年龄组别赛段中,评分最高的选手将在23日参与公开评选,现场评委嘉宾将根据选手的路演表现,最终评选出2022-2023年度ICC“金气球奖”得主。(何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