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可能是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人物。他遵守“忠孝节义”教条又敢于打破陈规,放荡不羁又实干朴素,渴望改革但又对现实妥协,各种矛盾的形象、复杂的品性在曹操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使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曹操《遗令》称“殓以时服,不封不树” 言行如一
正因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议不断,所以,2023年4月30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甫一开馆,便迎来了五湖四海的近8000名游客,参观群众热情高涨,大家都想在曹操墓中寻找枭雄的身影。
8月11日,记者走进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参观完后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薄葬真薄”,除了含在口中的水晶珠、衣服上小得几乎看不到的金纽扣、玛瑙饼和解绳结的玉觽等生活用品外,墓中发现的几乎都是兵器,还有随葬的陶器、铜器、铁器等,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珠宝。
曹操在《遗令》中明确要求,死后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不封不树,实行薄葬。事实上他的后人也是这样做的。
“比如这枚玉觿(xi),是一件配饰,用来解系绳结。但它的尖部断裂,经鉴定是旧痕,说明这是曹操日常所用之物,和‘殓以时服’相对应。”讲解员告诉记者,曹操不是没有条件厚葬,哪怕是在战乱不止民生多艰的十六国时期,帝王也是厚葬,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言行如一的人。
参观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文物,比如能证实曹操确实患有头风病的石枕等,因为这些能还原出曹操日常生活的细节,勾勒出一个真实生动的曹操形象。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与政治文化含义的文物,譬如“珪一”六边形石牌、铜印、石圭石壁、十二陶鼎等这些能代表王侯墓葬级别的文物。
千百年来扑朔迷离的曹操墓归处谜团,拨云见日
说起曹操墓的发现,1998年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发掘出的“鲁潜墓志”,便拉开了曹操墓发现与发掘的序幕。
鲁潜墓志中有载“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鲁潜去世距离曹操下葬仅隔百年,内容可信度较高,因此专家推论,曹操的墓地应该就在西高穴村附近。
2008年11月,河南省文物局决定对这一记载中的东汉晚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随着墓中文物的一件件出土,墓主的身份似乎也越发明晰。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 ,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千百年来扑朔迷离的曹操墓归处谜团终于“拨云见日”。高陵重现,消息一出,举世皆惊。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曾说,虽然多次被盗,但高陵的发掘过程中仍然出土了数量繁多、种类丰富的物品。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以及随葬品的文字叙述、时代特征,结合史书文献的记载,“我们很惊喜地确定这就是曹操高陵,同时这些文物的发现,不仅为汉魏考古学研究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也为研究汉魏帝王陵寝制度和汉魏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考古工作者们先后对曹操高陵周边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工作,发现了陵园、陪葬墓等重要遗迹。
25年后,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自曹操墓出土的488件(套)精美文物首度在世人面前亮相,举世瞩目。
三国时期,黑红为贵。博物馆整体以黑色、红色为主色调,外观借鉴了汉代建筑深出檐的特点,观之气势磅礴,整体雄浑大气。从博物馆入口向深处进,三国往事与魏武尘埃,被历史的风裹挟着迎面呼啸而来。
博物馆讲述曹操政治宏图 甫一开馆便火爆异常
曹操墓的重见天日后,大众对于何时能够亲眼一观便十分期待。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馆长孔德铭向媒体介绍称,博物馆充分利用曹操高陵遗址原有地形,立体呈现曹操墓本体、神道、陵前建筑基址、围壕、垣墙、陪葬墓等遗迹,将遗址展示与文物展示充分融合在一起,其展示主题为《往事越千年——曹操高陵历史文化展》。
博物馆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高陵重现”向观众讲述了高陵发现和发掘的过程,展示了高陵出土的能证实墓主人身份的重点文物,如“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石牌、石壁、十二陶鼎等文物。
第二部分“超世之杰”,则以汉末风云为引言,展示曹操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学方面的历史功绩,力图为观众展现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形象。
在2023年5月2日中博热搜榜发布的最新一期“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中,《往事越千年——曹操高陵历史文化展》为2023年五一期间受到全国网友高频搜索和较高关注的博物馆十大文博展览,冲上全国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TOP1。曹操高陵的热度在五一假期也带动了一波安阳市内博物馆的参观热潮。
而曹操墓巨大的知名度与相关配套的开发前景,也许会成为这座拥有殷墟、袁世凯墓、羑里城等历史名城的下一个经济爆发点。(莫韶华 李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