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千万万人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 他是老百姓身边的“思政老师”

2023年09月04日18:1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 一听宣讲师要讲课,有没有担心这课会无聊?想给小朋友们上一堂“政治”课,如何能吸引他们听得入神?给老百姓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怎样让他们坐得住、听得进、弄明白,还能用得上?梁海磊做到了,很多人说他是老百姓身边的“思政老师”、小地方的宣讲“大工匠”。

“宣讲师也像一个厨师,你做什么别人吃什么可以,但最重要的是别人要吃什么,你能端出来什么做出来什么。”梁海磊说,只要基层需要宣讲,他从不推脱;只要群众提出问题,他从不敷衍;只要组织安排,他从不缺席。

8月31日,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正在南阳进行,由中国文明网联合新华网和河南文明网等媒体组成报道组,来到南阳宛城区泥营社区,专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一起听他靠实力“圈粉”百姓的故事。

梁海磊在宛城区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暨“学雷锋见行动”主题活动中开展红色宣讲

一个人的宣讲:当先生要先当“学生”,定学习计划

“老师,这样的着装算不算奇装异服?”时钟回拨至1983年,梁海磊回忆,当时他在山区的一所中学担任党委书记,全国正在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他在给青年学生作报告时,讲到仪表美,面对社会上流行穿喇叭裤、烫发,有学生这样问道。

“烫发很美,但是为什么不提倡学生烫头发,因为学生烫头发需要时间的,这样的话影响你的学习,耽误你学校的很多宝贵的时间。在学校,我们要参加体育课、劳动课,还有学校各种活动,穿喇叭裤会不方便,但是假期可以穿。”梁海磊通俗易懂的解释,让学生很快就接受了。

学生们连连说,老师讲得好!“从那一时刻我觉得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有一个宣讲的过程,让大家心里明白了,他就愿意参与了,这就是我最早的讲党课的初衷。”梁海磊说。

“我第一次宣讲的时候和所有的新手一样,准备了1万多字的讲稿,但是讲的时候,我突然自己发问真正的好声音、真正的活思想在哪里,——在听众!我觉得要想当先生首先要做学生。”

在宣讲中,梁海磊认为,所有人问的问题,才是要讲的关键,没有问题就没有讲课的选题。要讲道理,首先自己要灵敏;要让更多的人成为知书达礼的人,首先自己要知书达礼。

“随后,我制定了读书计划、教研计划,定下基层的很多制度,让基层群众给我提建议,根据他们想听的话题针对性学习。人民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渐渐地,梁海磊宣讲的“百姓圈”范围不断扩大。

宛城区百姓宣讲团成员在宛城区汉冶街道蔡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

八个人的宣讲:基层呼声,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2010年,百姓宣讲团成立,梁海磊从一个人的宣讲发展到八个人的宣讲团宣讲。为什么要成立百姓宣讲团?

梁海磊把镜头拉回到2010年,那年中宣部下发了一本理论面对面的书,题目叫做“七个怎么办”,讲了7个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那么这本书好在哪里?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来解开大家的心结?梁海磊便想到了宛城区宣传部的干部们。

“这些干部有宣讲能力,为什么不把大家组织起来,到基层去,到社区、到乡村、到机关、到学校,到老百姓需要的每个地方讲一讲七个怎么办,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好书呢?于是七名宣讲员,加上我这个团长八个人的团队成立了。因为我已经宣讲一段时间了,便作为辅导老师给大家做好分工,一个人重点讲一个办法。”梁海磊说。

梁海磊介绍,宣讲团的成立,一方面因为宣传中宣部政策的需要,还有一方面是基层干部呼声的强烈,他们想更好更快理解这个政策,执行好政策。

“不要守着墙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党的十九大讲道,在第一轮承包结束之后,第二轮的承包仍然不变,为了帮助村民脱贫,有一次,梁海磊不断鼓励一名贫困户,告诉他十九大里与他相关的政策,开导他放心购买农机具,放心出去学技术,放心学种菜的技术,这样家里一定会一步一步富起来。

一次次深入群众,梁海磊和他的七名成员,把党的声音送到了千家万户,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梁海磊在宛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上开展“影前十分钟”微宣讲

一群人的宣讲“五老人员”聚集,要守正更要创新

发展到今天,南阳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已经有近300位宣讲员,有56位骨干宣讲员,其中河南省百名百姓宣讲团成员中,该宣讲团贡献了7位,一个小小的区级的宣讲团为什么能够成为河南省宣讲团的“骨干”力量?

“要守正,更要创新!”梁海磊介绍,“我们团队里有老党员、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模范,我们叫做‘五老人员’,他们退休了,但有宣讲能力,他们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工作体会和对党的感情,融入到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怎么创新?“第一,教室要创新,场地创新。基层是最好的教室,这种红色遗址、红色旧址,这些能够参观学习的地方就是最好的教室。第二,人员要创新。”如何人员创新?对此,梁海磊特意举了例子。

2021年,百姓宣讲团选拔了一些年轻的老师、医生、社区干部,还有一些热心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回乡青年,让他们来到电影厂,在公益电影放映前进行“影前十分钟”讲课。

“孩子课本上有《长征》《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等红色故事,家长有时候看看似懂非懂,不能很好地辅导孩子学习。其中,《长征》电影放映时,通过影前十分钟讲解,家长给孩子讲书本更生动了,孩子也对书本知识学得更透。”

《红海行动》《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梁海磊表示,新时代的这些中国人的中国故事,能够传承中国精神,能够传播中国声音,我们为什么不去理直气壮地坚持下去、做好我们的宣讲?

“40多年的理论宣讲告诉我们,宣讲要少拿捏,不要说废话,不要说车轱辘话,也不要装腔作势,让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带露珠、有情怀。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梁海磊说。

编辑:张龙(大)  审核 :银新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