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洛阳丨乡里中心重塑乡村

2023年09月06日21:2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乡村治则百姓稳,百姓稳则乡村兴。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实现路径。在城乡互融加速且深刻变革的当下,乡村治理之路如何走,才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赋能,显得尤为关键。

洛阳市以乡村居民和返乡、入乡人员为服务对象,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创新打造集政务服务、教育培训、养老托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便民商务、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圈——乡里中心,实现了事有所办、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为民服务不留死角,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夯实了根基。

面对面办事 聚拢民心

今年春天,普惠金融服务站入驻了嵩县闫庄镇店上村乡里中心。

“以前我们想办个银行业务,得到十里外的镇上银行去办,去一次两次还办不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了,而且银行的工作人员还上门服务。”村民李建西说。

目前,嵩县已建成31个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120个行政村,每个普惠金融服务站辐射周边3个行政村,服务5000余户群众。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2000元以下的存取款和缴纳水电费、医保、社保等业务,农村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农村金融服务只是洛阳乡里中心提供的政务服务中的一项。

在洛阳乡里中心便民服务清单上,村“两委”的代办事项就有36条,都是跟村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办事背后体现的是乡里中心建设“服务最大化”的理念。


新安县五头镇二郎庙村乡里中心,原来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区域的办事柜台已经拆除。过去村民来办事时,一里一外,好似两方天地,现在干部群众面对面亲切交谈,真的亲密无间。

为实现“服务最大化”,洛阳在建设乡里中心时,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通过“办公最小化”,缩小办公区域为增值服务让出空间。

偃师区盘活闲置房屋、整合文化广场和老村部等场地,让用于服务群众的功能区总面积占比达90%以上。孟津区腾退村干部办公用房1024间15400余平方米,最大限度扩大服务群众区域。乡里中心启用后,干群沟通顺畅,服务事项增多,办事效率提高,群众心满意足。   

为了让村民办事只跑一次,乡里中心规定:村民来办事,立刻办,如果值班者不能办,必须第一时间交办并反馈。

乡里中心的“中心”是村民,目的是为民、惠民、便民。在乡里中心,村干部从过去的“当官的”和“管理人”变成了“服务员”和“代办员”,从被“求着办事”到“主动找事”,事事有回应、件件必办妥。

市场化运营 做优“一站式”生活圈

栾川县陶湾镇西沟村距离县城24公里,距离镇政府8公里。这种距离,历史上表现出来的是城乡差别;这种差别曾存在于西沟村,也存在于河南甚至中国的不少乡村。

 “大娘,这样剪怎么样?后面再短点行不行?”9月3日,西沟村乡里中心的理发室内,左改丽正在征求理发老人的意见。

 左改丽是西沟村的闺女,出嫁后在镇上开了个理发店。乡里中心建成后,村里有了理发室,她找到村干部,希望每月义务回村给娘家人理发;左改丽开了头,另一个在外开理发店的闺女张娜也带着她的“金剪刀”归队了。

 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冯建省说:“尽管她俩都是村里的闺女,但不能让人家赔了功夫还搭钱,反复协商后,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一律免费,60岁以下老人5元/次,60岁至70岁老人3元/次,市场经济才能长久嘛。”


 在洛阳乡里中心,理发室、照相馆、卫生室、便民超市、电商物流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幼中心、百姓大食堂等都是标配。标配是标配,在实际建设运营中,洛阳坚持运营前置,以市场化思维推动乡里中心建设,各地各村的服务因需而建,千手千眼。

 宜阳县锦屏镇亚威锦德园乡里中心,探索运用“政府投资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利民厨房、便民超市”合理降低商品价格,为辖区老人提供低价助餐服务,形成商业自我造血、商业反哺公益的良性发展模式。

 洛宁县中高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交100元、村集体补贴100元,就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解决每日三餐,免费使用娱乐设施。 县、乡、村的大胆创新,运营前置的市场化运作,彻底打破了“政府一抓,一哄而上,政府一放,回归原样”的怪圈。

 如今,洛阳乡里中心阵地常新、大门常开、服务常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人气最旺。

巧用“三自”组织 凝聚民心睦乡邻

 9月5日,宁玉春坐在家里给烟叶分级分类。她一个月没唱戏了,心里痒嗓子也痒,随口唱起了豫剧《朝阳沟》。

 60岁的宁玉春是洛宁县罗岭乡讲理村红梅戏曲演唱团的演员,演唱团有20多个成员,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七十岁不等。别看这是个农民戏班,板胡、二胡、曲胡都有专一乐手,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像宁玉春这样的“主要演员”还有AB角。

红梅戏曲演唱团是一个自乐组织,平时自己想唱就唱,老百姓想听戏了喊他们唱。演出时,锣鼓一响,村民到场。自乐组织是乡里中心自治、自乐、志愿“三自”组织架构中的一部分。自治组织主要由村里“五老”人员构成,志愿组织主要由党员、干部构成,自乐组织则主要由群众构成。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文明向上、稳定安宁的乡村。洛阳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三自”组织建设,建成自治组织2.9万个、自乐组织450个、志愿组织950个。

村情不同,“三自”组织的表现形式各异。嵩县的“三自组织”,实现群众入组、党员联系、活动开展“三个全覆盖”,每个组织内都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与积分管理挂钩。

 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建设笑白剪纸工作室,建立以本村乡贤、笑白剪纸传承人李彩霞和上戈镇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核心的志愿者团队,组织村民、学生学习剪纸。

“自治、自乐、志愿”组织依托乡里中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谐共治、同心同向,传承了文化、淳化了乡风、凝聚了民心、和睦了邻里。

赋能产业链 乡里中心成产业中心

汝阳县蔡店乡库头村村民、全职妈妈刘冰茶,最近在家门口吃上了“技能饭”。

 “以前我一直在家带孩子,想出去赚钱但没有什么技能,后来在乡里中心接受了月嫂技能培训,终于有了工作岗位。”刘冰茶说,现在她在郑州雪绒花月子会所工作,第一个月就拿到了5000多元的工资。

目前,汝阳县像刘冰茶一样通过乡里中心订单培训实现就业的有2020人。汝阳县同郑州圆方集团、奇盛电梯、六建重工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通过乡里中心对各村劳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宣讲和订单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订单式”培训2805人,经过培训后的就业人员工资普遍提升35%以上。

洛阳乡里中心赋能产业,突出的做法是因地制宜。洛宁县与社会运营主体合作,探索出“乡里中心+民宿露营+特色农业+红色研学+文玩创客”等众多运营场景,实现了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集体增收、农民增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考虑到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洛阳把农村电商、技能培训、产业服务等发展性服务融了进来,村民在乡里中心能享受到资金支持、行情资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产业得到赋能,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洛阳乡里中心的建设走出了乡村治理新路子,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截至目前,洛阳全市2823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已建成乡里中心1970个,到2024年,全市行政村、涉农社区将全部建成乡里中心。

编辑:张龙(大)  审核 :银新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