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来俺村吧④丨“新农人”让村民“牛”起来!

2023年09月13日20:06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很多人对儿时乡村的记忆。如今,时尚、亮丽、文明、幸福成为很多“网红”乡村的代名词,在这些乡村里涌现出一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故事。5月起,河南文明网联合大河网共同推出“Hey!来俺村吧”主题策划,看看河南的特色乡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乡村之旅”!

  大河网讯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做好乡村人才工作这篇大文章,让乡村振兴接通人才“活水”,不仅要“引得来”“育得出”,还要“用得好”。

“本土味”梨果香,驻马店姚志强让群众尝到致富“甜滋味”;牛舍飞出欢乐歌,南阳“新农人”赵昭让村民“牛”起来;土里刨“金” ,平顶山杜飞飞带领村民种出美好“姜”来……一组图,看河南各地如何利用“人才”撬动乡村振兴“新支点”。

驻马店姚志强:“本土味”梨果香  群众尝到致富“甜滋味”


姚志强是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源晟梨园的主人,也是孟庄村的种植专家。大学毕业后,他回乡种植梨树,采用智慧生态管理技术,种的梨甜脆爽口,风味独特,既是乡村振兴的“本土味”,也是群众致富的“甜滋味”。

该村2016年起,采取外请专家进村讲学、内请“能人”传授经验的办法,每年培训群众2万多人次,提升瓜果蔬菜的品质。目前,驿城区水屯镇早熟梨种植面积有400多亩,年产梨300多吨。

南阳赵昭:牛舍飞出欢乐歌  “新农人”让村民“牛”起来


赵昭是一位“80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南召县太山庙乡冯庄村人。2008年,赵昭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大城市的白领生活,顶着各种误解、偏见和压力,决定回家养牛,现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5000头至8000头的繁殖母牛,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为让企业家回归、大学生回流、农民工回乡,南召县激发回归创业者服务家乡。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青年农民创业培训计划,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围绕苗木花卉、中药材种植、柞蚕、畜牧养殖为主体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信阳王鹏:火龙果变身“火农果”  铺就“红火”致富路


1999年出生的王鹏是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大王村村民,也是生态农庄的负责人。2010年,他辞掉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在进行各方面的考察与对比后,结合大王村天然的环境优势,王鹏成立金鹏生态农庄。园区现有9个温室大棚,占地10余亩,每个大棚的年产量高达4000斤。

为了种出品质上乘的火龙果,王鹏一头扎进了温室大棚,与技术专家们一起研究、探索、改进种植技术,并主动参加成人教育提升种植领域的专业素养。谈及未来三年,王鹏表示,将利用新建明鸡高速出入口的旅游优势,以生态园为带动,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在大王村扩大400亩种植基地并建设乡村民宿。(供图:徐铭)

开封陈保超:“柿”不可挡  反季节番茄打通致富通道


2018年,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陈保超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希望利用自己多年积攒的社会资源为家乡做点事情。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山东寿光、聊城等地考察学习。经过东奔西走的调研,他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大棚产业,种植反季节番茄。

目前,该村三分之二的村民种植反季节番茄,共建设番茄大棚园区1034亩,温室大棚165座,年产西红柿1000万斤左右,每天带动500名村民就业。白云山村也发展为豫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成方连片番茄产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西红柿首富”。

平顶山杜飞飞:土里刨“金”  带领村民种出美好“姜”来


杜飞飞是张良姜产业发展带头人,现在也是鲁山县张良镇闫洼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2015年初,杜飞飞决定结束打工生涯,回乡创业,成立鲁山县圣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土里刨金”,学习山东姜种植技术。

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合作社完善了一套自有的生姜高产种植技术,他带领合作社成员把该种植技术推广到全村种植户以及周边农户,该生姜种植技术亩产量提高到1万余斤,经济效益可观。带动了二百多户农户采用该技术种植生姜,有效推动张良生姜产业发展至5000余亩。目前,张良姜年产值超过亿元。

濮阳李红江:共享“玫”好生活 浪漫玫瑰绽放“美丽经济”


李红江是濮阳市濮阳县梨园乡西孙集村荣丰玫瑰花产业园的主人,也是玫瑰种植专家。经过多方调研后,2020年他从北京返乡回到濮阳县梨园乡创建了荣丰玫瑰产业园,种植温室大棚玫瑰鲜切花49座,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

梨园乡玫瑰花产业园,是一个以玫瑰鲜切花种植、盆栽销售、城市绿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花卉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玫瑰种植产业。现在主要以北京及周边城市销售为主,销量比较稳定。附近村民一天八个小时,底薪1800元加提成,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小小玫瑰花成为当地“致富花”。(臧小景/文案 张谷臻/海报)

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