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而来丨探寻“我们是谁?”中外媒体走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2023年09月15日13:1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是由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哲学性的终极问题。自柏拉图提出以来,人们对这个终极问题展开了无数次的思考,试图寻找其正确答案。如果仅从“自我”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如果对于一群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我们”又是谁?

带着这个问题,9月14日下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第二站,来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这里,聆听“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总占地622亩,项目核心区是一座单边长328米、高15米的幻城,不仅是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更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带着问题与期待,中外记者在这里开启了一场与河南古今对望的奇幻之旅,感受黄河文化内涵与中国历史根脉。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分布着56个迷宫般的格子院落,一座地坑院,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包括3大主剧18个小剧,棋盘格局分割出不同的场景和表演空间,每天有总时长近700分钟不重复的演出,近千名演员。然而,迎接中外记者一行的第一位“演员”,是穿过入口后的一片百亩农田,第二位便是农田后矗立着的一堵高大土墙,土墙用黄河两岸的黄土古法夯筑,高15米厚2米。

百亩农田

黄河以及其众多支流在河南东部冲击孕育出一遍广袤辽阔的平原。大别山和太行山分立南北,与秦岭一同占据了河南近一半的面积,见证了河南这片土地的沉重与沧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优势使得河南成为自古以来的农业大省,黄色自然成了河南的主色调。金黄的农田、脚下的黄土、夯实的土墙,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些带有河南特色的元素,向所有人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着关于“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

据了解,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全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河南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一院一主题,一房一世界。转过一面黄土墙,进入格子院落,在舞台的光影交叠下,仿佛置身于河南的历史长河。这是一场场与历史的碰撞,更是一段与文明的对话。

“老院子”剧场

城市在发展的同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仅缅怀过去,而且还通过组建“豫剧”乐队的方式,热爱当下生活。走进“老院子”剧场,面对古旧的平房,中外媒体一行等待着未知好戏的开场。没有华丽的舞台,仅有的灯光不断地投射在年过半百的演员身上,他们以质朴的外表、亲切的河南方言、独具特色的豫剧吟唱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打动了每一名观众。

“天子驾六遗址坑”剧场

你愿意和周天子发生一次对话吗?在“天子驾六遗址坑”剧场,中外媒体记者观看了一场微话剧。遗址坑内工作的“打工人”,因意外穿越时空,与周天子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话。“千年前的史前古文物,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在这里,包括上午参观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文化遗产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从而让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感受到其背后的故事。”俄罗斯巴什基尔电视台记者玛琳在谈到自己对河南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感受时说。

事实上,遗址坑中沉睡的文物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远古的声音。作为三大剧场之一的幻城剧场,给来自英国的路易斯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剧院以及演出,因为这是河南对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历史的自豪。这里的每一场表演和每一剧本都传达出同一个信息,那就是保护和传承。”

幻城剧场

跨越文化差异,幻城剧场让中外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这不仅来自发达的现代科技手段,更来自厚重的黄河文化根基。“我最喜欢幻城剧场,把历史元素和现代舞台巧妙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对历史和传承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路易斯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幻城剧场可容纳2300人,呈L型布阵,舞台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空间。在舞台装置上,通过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从老子与孔子对话开始,从古至今,把厚重的中华文明沉浸式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把黄河和河南历史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生动地讲述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黄河故事,截至2023年7月底,观剧人次已超千万。

拍照留念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漫长岁月中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精神特质,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演变。中华文明奠基之作《易经》《道德经》《诗经》《论语》《尚书》等典籍完成于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辩证的哲学思想。儒、墨、道、法、兵、农、纵横等诸家代表人物大多出生和活动于黄河流域,造就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中国古代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在这里诞生,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农田水利、器物制造等领域皆在黄河流域繁荣发展,书写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

我们是谁?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河文化”的传人。(周金淼 杨佳欣)

编辑:孙振恒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