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遇见海丨白鹭蹁跹、湿地如画 在黄河入海口看见生态保护新答卷

2023年10月11日13:0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滨,大河上下,焕然一新。10月9日,“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采风活动在山东东营启动。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沿黄九省(区)网络新闻媒体的30多名编辑记者将深入东营、滨州、济南一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呈现黄河文化传承之美、绿色生态之美、高质量发展之美。

大河网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0月10日,顺着千里锦绣、文脉绵长的大河,“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采风活动媒体团来到了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

滔滔大河,泱泱湿地,秋日东营的天空湛蓝清新。在这里,鸟类蹁跹、芦花飞雪、碱蓬殷红,与黄蓝交汇的黄河口共同描绘出一幅生态保护的新画卷。

大河入海——

373种鸟类把黄河口湿地当作家园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卸下一身泥沙在东营淤积成陆,形成了全世界最年轻的新生陆地,也是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鸟类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

鸟类蹁跹 黄河河口管理局供图

“在路南面的电线杆上可以看到一个个的鸟巢,在这里筑巢的,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媒体团乘船在保护区溯源而上,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鸟类飞过。作为有着“鸟类国际机场”美誉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息着373种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每逢春秋候鸟迁徙,更是有着万鸟翔集、遮天蔽日的景致。

“作为一名讲解员,我的讲解词一直在更新。我能够切实地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珍稀濒危鸟类在保护区的增长变化,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讲解员孙彬酌告诉记者,去年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繁殖的种群达到了2748只,今年则增加到了3198只。仅2022—2023年,保护区就观测到东方白鹳新繁殖152巢、幼鸟470只,越冬丹顶鹤315只、白鹤913只,黑嘴鸥繁殖种群达到9712只,鸟的种类、数量稳步增加。

但曾几何时,东营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东营以“线、带、面”修复为抓手,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维护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

芦花飞雪

近三年,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量连创新高,突破4.8亿立方米,保持了湿地良好生境;芦苇集中分布面积达40万亩,自然植被覆盖率达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疏通水系241公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余万亩主要湿地补一遍水的时间从9天缩短到4天......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

“我喜欢这里的环境,能够感受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春夏时节,苇穗裹实,碧海无垠;秋冬之际,飞雁南渡,芦花飞雪。在黄河口工作的四年时间,让“95后”讲解员巴梦瑶和这片湿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鸟儿们成了“朋友”。看着白鹈鹕、勺嘴鹬、黑头鳾重现黄河口,巴梦瑶十分激动地说:“相信未来黄河口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拥有更绚丽的色彩。”

在这片需要悉心呵护的黄河三角洲新生土地上,东营在努力探索绿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保护治理模式,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大河向东奔流——

沿黄九省(区)协同治理黄河流域

共饮一河水,共奏一首曲。在河南,黄河入豫第一站的三门峡也用好的生态保护成绩为鸟禽提供了安全适宜的生长环境。

每逢秋日傍晚,登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九曲黄河观景台远瞰,生态廊道将沿黄的山水和景区“串珠成链”,“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诗画景象尽收眼底。顺河向东,三门峡库区湿地里每年冬季会有上万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吸引着八方游客。

作为千年治黄主战场,为确保黄河生态长治久安,河南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做好流域内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的“加法”和传统产业节能降碳的“减法”,率先完成流域内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地一域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河口管理局供图

众力并才能万钧举。河南省和山东省已经建立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共同防治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污染。并且,今年6月,沿黄九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还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山东论坛上共同发布《20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宣言》。根据宣言,沿黄九省(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全流域生态保护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落实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总要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青海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推进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仅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就有1.7万余名生态管护员,共同守护着三江源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四川陆续实施国家水保重点治理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让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甘肃甘南州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等重点工程;宁夏在黄河流域率先开展“四水四定”;内蒙古将把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等黄河重点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重点工程,开展黄河流域林草植被建设,全方位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山西配套完善了空气质量改善、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政策措施;陕西利用淤地坝调水调沙,疏通黄河经脉,减少泥沙;河南提出了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保护治理思路;山东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用生态的办法修复生态。

通过沿黄九省(区)共同的努力可以看出,生态美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游客打卡黄河入海口

回望山东,在黄河揖别神州大地时孕育出的这片新生土地上,“黄河入海 生态东营”已然成了一张生动名片。(董蕾 部分图片由黄河河口管理局提供)

编辑:陈静  审核 :赵汉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