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案建议追踪丨17年的“郑汴一体化”如何更出彩?给这“兄弟俩”支支招

2023年10月18日16:4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从2005年郑开大道开通,到2007年郑开马拉松首次开跑,再到2014年底郑开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目前,郑开同城化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点。如何加快郑开同城化进程?近日,河南省商务厅就省人大代表张绍敏的《关于加快郑开同城,支持开封承接郑州外溢产业的建议》作出答复,答复从重储备、对接好、“走出去”、靠平台等四个方面,诠释了在推进郑开同城进程、开封承接郑州外溢产业的突破点。

郑开大道

郑开同城化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点

郑开两市在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历史同脉、产业互补,一体化发展优势明显。

目前郑开同城化已经进入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新阶段,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节点。在产业同城方面,两地纵向协作分工、横向错位发展,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压茬推进“三个一批”项目签约活动,精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承接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郑州开封两地实际承接产业规模资金分别达到1297.5亿元、708.9亿元,依托开封奇瑞、郑州宇通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正加快建设超千亿元级郑开汽车产业带,开封正在成为郑州制造业外溢的主要承接地。围绕郑开科创走廊、郑开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深化科技文旅文创领域合作。

郑开城际铁路

如何发力?河南商务部门下好这四步棋

问题显而易见,开封在承接郑州外溢产业过程中,存在着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功能有限等情况。

对症下药,河南商务部门支了这四招。

◆支招一:重储备

谋划一批与郑州互补性强的项目

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储备机制,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家居和品牌服装等优势产业,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商务金融、文旅文创等现代服务业,科学谋划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后劲足、潜力大,尤其是与郑州市互补性强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通过省级招商引资平台对外发布,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努力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

◆支招二:对接好

围绕互补性产业,定期组织项目对接考察洽谈

积极承接郑州及郑州都市圈的外溢产业,推动产业链统筹布局、供应链融合发展、创新链一体共建,促进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加速集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依托开封西部片区,加快集聚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与全省及郑州科研院所、教育、医疗卫生等分支机构以及科技研发机构等合作,鼓励在汴布局,抢抓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机遇,落地布局一批创新孵化中心和创新转移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在汴转移孵化。

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积极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开港经济区建设,招引承接临空经济、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产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以打造郑开同城化东部示范区为契机,采取“飞地产业园区”“科创飞地”等模式,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家居等产业领域及创新平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创资源,推动与郑州优势产业协同、衔接互补,积极对接融入郑州科技创新链条,积极承接郑州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

◆支招三:“走出去”

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区域联动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健全产业、技术、资本合作机制,积极承接高等职业教育、科研院所、医疗、金融后台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深化豫京合作,加强与在京央企合作,积极承接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制造业。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东面向苏沪浙等区域重点城市,融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搭建高水平务实合作平台,鼓励采取“飞地经济”、要素合作等模式,与东部省份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积极承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产业。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强与粤港澳在项目对接、投资拓展、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交流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承接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

联合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进一步对接国际规则标准,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要素,鼓励企业在郑洛西地区深化产业链合作,通过跨市域、跨省域的产业协作实现更高层次、更大地域范围内补链成群,充分发挥区域合作优势。深化豫鲁合作,加强与山东聊城、菏泽等毗邻地市联动发展,聚焦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现代家居、现代农业等领域,共建豫鲁产业转移示范区,协同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样板。

◆支招四:靠平台

引导和鼓励开封市充分发挥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示范区在招商引资中主阵地、主平台作用,完善提升平台功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投资环境,大力引进促进区域协调、产城融合、产业联动发展的重大项目,集聚打造一批产值过千亿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提高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和支撑能力。

郑开马拉松

省人大代表耿明斋:建立有约束力的、高层次的规划

郑开同城化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耿明斋认为,郑开同城化需从多方面发力、深化。

要在省级层面上,建立一个有约束力的、高层次的规划。以郑开同城化示范区为例,2020年,我省就提出“支持郑州、开封探索建设同城化示范区”,但到现在这个示范区还没有落地。

耿明斋提到,郑开同城化需要有一个监督规划落实的机制,“省里可以建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在省发改委,用来监督规划的落实实施情况”。

具体做法上,可以参考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机制、模式,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由上海市提出建设的,涉及上海多个行政区,上海市政府主持做规划,其规划具有约束力。”耿明斋说,这个约束力体现在商务区内哪部分规划了什么功能、能做什么,各项目要严格按照其功能规划执行。上海还成立了管委会,负责监督规划的落地。

另外,在产业布局方面,也应该有这样的规划,要有长远的计划,避免短期行为。如汽车产业带,从郑州经开区到中牟,再到开封的西区,所有来到郑州都市圈的汽车产业项目,都应该落户到该产业带上。

同时,郑州和开封之间要磨合,在公共服务供给层面上,如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打通、拉平。此外,还应建立一个利益的调节和补偿机制,平衡好各区域间发展的利益。

郑开城际公交

郑开同城化进程时间点

2020年9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要求研究制定支持郑开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郑州、开封探索建设同城化示范区。

2021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参与全球竞争和集聚高端资源功能,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形成支撑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示范区”。

2021年6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开封市兰考县调研时指示,要“把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等方面深入研究、统筹推进”。

2022年3月,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会见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一行,双方就郑开同城化工作进行深入对接,表示要切实推动郑开同城化由点到面纵深推进,努力实现两地互促共进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为郑州都市圈建设、全省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编辑:陈梦伊  审核 :安艳鸽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