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卢氏县城东10公里的东明镇祁村湾村,村后阳坡往上3公里原名“疙瘩坡”的山洼,就是村民耿军治的家庭农场,400余亩果园里硕果累累、中药材种植基地丰收在即、110多头肉牛膘肥体壮,当地人都戏称此地为“花果山”。
2013年,耿军治流转了“疙瘩坡”的撂荒地,引水架电,搞起种植、养殖。凭着实践出真知的养殖技术,耿军治还成了“县派省助”的科技特派员,他在周边乡镇指导推广肉牛“同期发情”技术,缩短繁育间隔周期,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近日,记者来到耿军治家庭农场,一见面,耿军治就说:“别看现在坡上清泉流淌、旱涝保收,场房有空调、桌椅,能搞培训。以前却是乱石遍布、杂草丛生,不长庄稼不见人。”
今年53岁的耿军治,在经商中看到江浙一带有许多家庭农场经营红火,带着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他在2013年以一亩地年租金5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两个组村民荒废的坡地。
水是农业的命脉。起初,耿军治到处找水引水,都因水源不稳定而告终。五六年前,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下,从邻近的太平村引水7公里,清泉淙淙,一路欢歌流到“疙瘩坡”。在县里帮助下通了电、通了水泥路。旱塬变绿洲,山间铺锦绣,耿军治的干劲更足了,他添置20多台(件)大型农业机械,还实施了“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事业越干越红火。2022年8月,耿军治一次投资100万元购买了60头西门塔尔、夏洛莱等优良品种母牛,增加了肉牛繁育项目。这样牛粪可作农场肥料,农场作物秸秆可作养牛饲料,循环利用显著提高效益。为学习肉牛繁育技术,耿军治利用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头雁工程”培训的机会,多方求教,几经周折,得以拜师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省农科院教授王二耀。
“真要感恩王教授,先后5次来到我的农场,手把手地教,还在我的农场举办讲座,全县的养牛大户都来听讲。”耿军治说,“他把肉牛繁育的关键技术传授给了我,还赠送我一批药品,让我为县里的养牛场服务。”
耿军治所说的“关键技术”,就是又被称为“079”模式的“同期发情、人工冷配”技术,母牛下崽后,两三个月就可催情、授精、怀孕。
“这个技术,可不得了啊。”耿军治说,一年时间,他的牛场就繁育牛犊50多头,全部顺产。另外,作为科技特派员,耿军治还到东明镇、文峪乡为10多户养牛场做义务技术指导,县里的养牛大户关新科、马明辉、刘金辉等都在耿军治的传授下,提升了养牛技术水平。
据了解,卢氏县是河南省养牛大县,目前存栏肉牛5.34万头。“耿军治作为养牛带头人,对全县肉牛产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作用。”卢氏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罗新民说。
近日,耿军治的家庭农场被列入全市9个“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之列,将获得10万元的资金扶持。“我要尽心竭力做好工作,为全县养牛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耿军治说。(张海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