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 智慧碰撞 共绘河南招才引智“新蓝图”

2023年10月27日21:2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10月27日,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谋河南创新发展。

  “未来中南与河南的合作将更加密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 田红旗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今天的河南,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原校长田红旗在现场发言时说。

  田红旗表示,近年来,中南大学依托学科、科研优势,与河南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豫地科技集团、中铝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三门峡中心,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推动校地、校企资源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有效拓宽了产学研用的新路径,实现了地方、企业发展与教育深化双赢。河南也是中南大学在省外招生人数最多的省份,每年有超过500名学子来到岳麓山下求学深造,他们是加强校省联系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她介绍,在人才引育方面,河南连续举办六届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搭建引才聚智、对接项目、服务发展的大平台,面向海内外延揽各方优秀人才;出台“1+20”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为人才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着力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感受到尊重、便利和温暖。

  “可以预见,未来中南大学与河南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到河南、回河南发展的中南人也将越来越多,祝愿省校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田红旗说。

  “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在科学院施展才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院院长 徐红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介绍,河南省科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流平台,引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让科学院变成一个吸附资源、释放动能的“强磁场”,并以此为基点,在中原大地引发一场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助推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

  他介绍,重建重振后的河南省科学院,是一个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的新型研发机构,一个贯通产学研用的科研实体,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一个集聚一流创新团队的人才中心,一个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位一体”的创新高峰。

  “河南省科学院将充分借助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的‘虹吸效应’,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河南、来科学院走一走、看一看,加盟科学院,在科学院施展才华,共创事业,共同谱写重建重振的新篇章!”徐红星在现场发出邀请。

  “数字化转型为河南科教人才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杨宗凯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在发言中表示,数字技术正加快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各行各业形成新常态。

  “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发挥我们河南的突出优势,充分挖掘河南的人才潜能,将小能变成大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我想数字化转型为我们的科教和人才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杨宗凯说。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根基。谈及学校与河南的合作,杨宗凯介绍,武汉理工大学的材料、交通、汽车、机械等优势学科,与河南产业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

  杨宗凯介绍,今年9月,武汉理工大学与郑州市人民政府、豫资控股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武汉理工大学郑州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新能源动力与储能电池等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河南打造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也将努力推动学校与河南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更好满足河南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杨宗凯说。

  “人才与创新成为中原大地的高频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

  “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重建的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正式揭牌,我有幸参加了典礼,全省上下整合资源、全力支持,让我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为家乡医学科学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多做贡献的决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宋保亮说。

  “河南的发展充满了想象空间,未来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宋保亮说。随着持续加快中部崛起步伐,全面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河南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人才与创新牢牢占据“C位”,成为中原大地的高频词、关键词、主题词,河南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更加旺盛。

  “我相信,众多名家大师、青年才俊一定会在河南汇聚涌流、绽放光彩,这片厚重美丽的热土创新活力一定会竞相迸发、发展动能更加澎湃。”宋保亮说。

  “加快形成全省新质生产力‘先导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黄维

  “我受聘担任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和首席科学家,受命打造国际国内柔性电子领域的顶尖创新高地。这对我个人而言,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全新的挑战,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维在演讲中表示,将与研究院全体同仁一起,面向先进材料和柔性电子领域科技前沿和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先进材料、印刷电子、有机电子、生物电子、塑料电子、智能电子等研究方向,汇聚一支以顶尖人才领衔、以中青年优秀人才为骨干的研发团队,加快建设“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产业应用”一体化、全链条创新平台,形成全省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区”。

  黄维介绍,预计到2035年,研究院将形成1000人左右的高水平的核心研发团队,开发3~5项柔性电子变革性技术,取得2~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力争在国家三大科学技术奖励中取得突破;完成10项左右重大工程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新增产值超千亿元,让先进材料和柔性电子成为河南重要的支柱产业。(李东宝 王靖 郭栩汝)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