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骆驼祥子”一次重来的机会

2023年11月01日0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何念导演版《骆驼祥子》剧照。剧组供图

  作为2023桂林艺术节的开幕大戏,青年导演何念版《骆驼祥子》,让人看到不同于原著、电影以及北京人艺版话剧的一种可能。就如全剧以及每一个篇章都用了倒叙的结构,故事从一开始就昭示了祥子最终的悲剧命运,但在不断的回溯中,我们依旧想知道,他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走向这个终点?又或者,如果能给他一次重来的机会呢?

  《骆驼祥子》原著发表于1936年,所谓经典,是可以传世且具有永恒价值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读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体会。青年导演对经典进行改编、解读时,抽离具象,构建出一个象征主义的时空。

  原著中,祥子觉得自己的腿很长、是最漂亮的车夫,于是,何念把舞台上的人力车去掉了轮子,全变成车夫的腿;整部戏的视觉中心,是一个11.5米高、3层铁笼结构的转台,戏中人物在8度的斜坡上来回游走,但“下层”的人始终走不到“上层”。戏中最有风格的道具,或者说“演员”,是一只“机械骆驼”——工业级机器狗,它既是情节的一部分,也是祥子的化身,而机器的笨重和呆滞,暗合了人物的命运走向。

  何念说,骆驼是祥子内心的象征,“他从农村来到大城市,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体,他一直希望自己是不会生病的车夫——就如同那个钢铁质感的骆驼”。然而,在这样不断的“努力”下,祥子舍弃了情感与欲望,舍弃了自己人性的一面,逐渐变成一个没有情感的动物。

  对经典的解读是可以探讨的,这也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即便在这个版本中,何念透露,剧组成员们也“吵了好几天”。何念认为,悲剧产生的原因,不仅是那个吃人的大环境,祥子自身的性格与认知也存在巨大缺陷,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最终结果——即便让祥子重新选一次,他也依旧会选之前的老路。

  所以,即便大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故事不发生在那个三教九流云集的老北京,《骆驼祥子》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模糊原著的时空背景,祥子就是一个刚刚来到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面对生活,面对诱惑,他一边妥协一边沉迷,对大城市没有归属感又希望在这里安家落户,害怕冒险又固执己见,十分努力但又走错了方向……他的困惑是当代人的困惑,他的痛苦我们亦可感同身受,他的选择更让我们反思。

  与祥子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虎妞。这个在原著中外貌丑陋的姑娘,在戏中更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敢爱敢恨敢拼。事业上是打理人,情感上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她活在现代社会,或许会成为一个成功女性。

  当然,话剧与原著都没有回避虎妞的问题:自私、霸道,看不起比自己更底层的人……这样一个具有两面性的角色,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在“破与立”中留下更多讨论空间。“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老舍的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我们再次解读虎妞以及《骆驼祥子》时,时刻提醒自己的原则。

  把这样一出戏作为开幕大戏,经典与青年在舞台上共同构建出桂林艺术节的关键词。早在1944年,以欧阳予倩、田汉为代表的戏剧家,就在桂林举办过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空前盛会——西南剧展,在战火硝烟中,坚持3个多月。戏剧的力量,可穿云破雨。

  改编经典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就是要忠于原著的人物与思想,然后再去寻找与现代、乃至与国际对话的桥梁。何念说,很喜欢那场下雨的戏,老舍对雨的描写有着哲学意味。有一次剧组排练完,深夜十一二点,剧场外也恰好下起了雨。何念发现,有的人拿个塑料袋往头上一套,跑了;有的人穿上雨披骑个电动车,有的人冒雨扫了辆共享单车,有人打车,有人自驾……老舍的这场雨,可能从未停过。

  青年导演何念版《骆驼祥子》的演员平均年龄约30岁,何念作为80后属于“拉高”了剧组年龄。青年创作者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经典,才会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并发生重读经典的可能性。

  看完话剧,我又重读了一遍老舍原著。“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当原著中的名句在舞台上经由主人公之口再度呐喊,祥子也仿佛从历史中拉着那辆焕新的洋车大步奔来。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01日 04 版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