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申华 王怡潇)基本公共服务涵盖了“从摇篮到摇椅”的所有阶段,是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承载民意、关系民生、连接民心。党的二十大以来,河南在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就医、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11月10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要工作、成效以及下一步重点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支安宇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在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从“无”到“有”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发展,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就医、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4159.2亿元
抓好顶层设计落地实施。以推动《“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规划》《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落实为重点,省政府印发了《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省级分担办法》,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今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3亿元用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415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6%,这些都有力地确保了河南省82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落实到位,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
学前、义务、高等教育提质发展
抓好公平优质教育体系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到10月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3所,新增学位12.45万个;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年内已新建、改扩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国家确认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开展中职学校达标建设,中职学校达标率年底达到80%。支持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培育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11个专业作为创建“双一流”第二梯队。谋划筹建河南电子科大等5所高校,以填补河南省高校科类空白。
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
抓好高效优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积极引入复旦妇产科医院、北大六院、北大积水潭医院等国家级医疗资源布局河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学科达到12个,居全国首位。建成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完善省级慢性病分治网络。设置60所县(市)三级综合医院,创建17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更普惠
抓好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省科技馆新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省综合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聚焦完善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托育服务机构总托位达到29万个,比“十三五”末翻一番。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累计推动157个县(市、区)全面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实现673个街道、733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842万人、1120万人、1099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建成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构2312个,集中照护4.1万农村重度残疾人。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统筹推进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抓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全省棚改安置房基本建成21万套,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8万户,分别完成工作目标的105%、103%,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近九成
抓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人群,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截至9月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7.3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8.4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9.5%,就业增量及时序进度均高于去年同期。
下一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修订出台《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3年版)》,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同时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统筹推进标准完善和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