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好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

2024年01月05日07: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擘画了新时代古籍整理工作总纲领。我国编纂地方丛书有优良的传统,清代以来,风气尤盛。《中国丛书综录》著录郡邑类丛书75种。新时代古籍整理的背景下,地方文献丛书编纂蔚然成风。

  从省级行政区来看,除了极个别地区,几乎都在热火朝天地编修地方丛书,如《湖湘文库》《山东文献集成》《江苏文脉》《巴蜀全书》《浙学未刊稿丛编》《山西文华》《中州文献集成》《天津文献集成》《八闽文库》《云南丛书》《广西历代文献集成》《朔方文库》等。地市级丛书数量更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启动地方丛书编纂的地市数量已经过百,远远超出明清两代之和,如中东部地区的《金华丛书》《衢州文献集成》《宁海丛书》《绍兴丛书》《台州文献丛书》《无锡文库》《泰州文库》《镇江文库》《常熟文库》《广州大典》《全椒古代典籍丛书》《遵义丛书》等。众多地方文献丛书的编纂,体现出地方各级政府对地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观察近年来的一些项目,不难看出其特点。

  首先,项目一般由地方政府宣传部门、政协、文史委、方志办等出资,为项目的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在经济和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区域文献的整理一般起步较早,所以整体上东部地区地方丛书的出版密度高、层级多,往往是自上而下推进。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能否立项往往取决于编纂者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能力。这样的地区往往是自下而上推动,由热衷于地方文化建设的当地专家组织发起,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争取立项。

  其次,地方相关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是编纂的主体力量,为项目提供着学术支撑。比较成功的省级项目《山东文献集成》,即是在山东省政府支持下,由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等具体负责编纂,选录了大批重要的山东籍学者的稿抄本,从学术质量到印刷水平都赢得了学界的赞誉。这是因为当地高校的学者有着多年对本地文化典籍的潜心研究,路子熟,上手快,能够切实保证将项目落到实处。又如《江苏文脉》由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团队主要负责,《金华丛书》《宁海丛书》《衢州文献集成》主要由浙江师范大学黄灵庚、李圣华等教授主持编选,等等。

  第三,大而全是首要目标,深挖细耕是更高追求。例如《衢州文献集成》,即是其中比较成功的模式,通过编纂目录、汇编重要稀见文献、点校核心作家作品、深入研究江南文化几个维度,全与精协调发展,快与慢搭配前进,不但能在短期出较大成果,而且形成了当地地方文献编纂、整理和研究的常态机制。

  地方丛书编纂是国家古籍整理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凝心聚力的有效手段,是当代从政者、文化人的使命担当,意义重大。首先,编纂《丛书》是新时代国家古籍整理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发布,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的编制,都对地方古籍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具体要求。编纂地方丛书,正是顺应时代风气之举,是担当文化使命的表现。

  其次,编纂地方文献丛书是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占领文化高地的有效手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高度文化自觉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通过编纂地方丛书,既可以形成一批熔铸古今的“文化成果”,又可以激发地方各界人士的乡邦情感,将蕴含在古籍中的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揭示文明发展脉络,阐释其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持和智慧服务。

  第三,编纂地方文献丛书,是落实好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担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实现自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同样,各地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也是该地区文明自信的底气。必须按照“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勇担时代文化传承创新重任,继续做好地方文献丛书编纂,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政协委员)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