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郑州1月23日电 1月21日,“跨越时光的对话”——50集公众考古传播系列宣传片《文物里的郑州》创作座谈暨观影会在郑州市举行。来自考古界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与在场观众一起观看《文物里的郑州》系列宣传片,并围绕短片的传播性、科普性、艺术性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历史“看得见”、让文物“活起来”,让考古成果走进百姓生活。
据介绍,为展现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存和历史底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创作拍摄了50集公众考古传播系列宣传片《文物里的郑州》,每集5分钟,采用动漫、情景演绎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了郑州在华夏文明孕育、萌生、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宣传片策划、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介绍,《文物里的郑州》拍摄制作历时5年,是用考古人的足迹、媒体人的视角,去探寻城市历史文化符号,传承中华文明历史文脉。出品团队期望以全新的形式彰显文物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带领观众从每一件文物、每一个遗址中,寻得历史的边角,发现这座城市历史的辉煌,感受郑州厚重的文化魅力。
宣传片总导演、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河南中心主任郭久辉介绍:“为契合青年人的阅览偏好,兼顾海内外受众的认知特点,我们努力挖掘文物最有现代感的话题和元素,力求深入浅出,通俗解读,趣味表达,讲好以河南为主角的中国故事,向全球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活动现场,考古界、文化界专家学者一起观看影片,并围绕公众考古进行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广阔表示,《文物里的郑州》系列宣传片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并且考虑了国际传播的特点,这是非常难得的。期望拍摄团队下一步围绕郑州对中国早期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上所发挥的作用做文章,同时展现先进科技在考古领域的运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说,《文物里的郑州》系列宣传片基本涵盖了郑州重要的文物和考古发现,每集5分钟的时长契合现代节奏,并通过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现郑州的文物和考古发现,是非常精彩的公众考古作品。
郑州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会秘书长齐岸民认为,《文物里的郑州》系列宣传片是郑州考古传播一次从专业向大众化的突破,以媒体擅长的方式来讲述郑州文物和考古发现,让更多公众关注、了解直至热爱我们灿烂的历史,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介绍,郑州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83项89处,这些历史上的灿烂篇章既需要考古人去发掘、研究,也需要文物部门进行保护和展示,更要用时代的语言来传播历史文明故事。《文物里的郑州》系列宣传片正是在做这样的探索,也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讲述郑州考古的作品。
据了解,《文物里的郑州》将从1月24日起开播,观众可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新浪、腾讯、百度、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客户端、参考消息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观看。与此同时,宣传片精剪版和宣传海报也将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法国巴黎东方中心户外屏幕、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以及海外主流媒体网站等平台进行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