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成 杨季兵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充分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做到学以致用、学思贯通、知行合一,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体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体”与“用”是中国哲学范畴中固有的、紧密关联的概念,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范畴之一。“体”即物质之本体或本质,“用”即物质本体的表现及其作用。在“体”与“用”的关系中,“体”是基础、是根本,决定了物质的“用”;“用”是物质的作用、效用,依赖于“体”得以发挥,“体用贯通”就是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与“用”不是作为完全对立的概念存在的,而是重视、讲求体用贯通,强调“体用不二”“体用一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鲜明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如“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等。其中既包括了“体”即文化理论观点的内容,又包括了“用”即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的内容,同时还充分贯彻、实现了体与用、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具有鲜明“体用贯通”的特征。实践证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兼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文化理论观点,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不是割裂的、外在的、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贯通的、内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理论特质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因子贯通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践目标和现实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承并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用不二”“体用一源”的思想,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的同时,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时代化、现代化,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和中华文化的现代形态。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提供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其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分别界定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和“魂脉”,这就在理论上明确了文化建设之“体”,进一步证明了“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指出做好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抓手,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七个着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为更好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提炼宏观层面的规律性认识,也提出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推动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规律特别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作者分别系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南岸区社科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