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2月29日,2023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2023年河南共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98项,考古发掘面积28万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万余件套,取得一批考古成果。
“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获得白居易盛赞的龙门香山寺是唐宋时期著名的“龙门十寺”之一,会上,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向记者介绍道,寺院遗址位于龙门东山南端山麓,呈阶梯状分布于多级台地上,坐北面南,遗址现存面积4万余平方米。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龙门香山寺遗址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龙门石窟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香山寺遗址考古队总体是按照中长期、分阶段、按单元来进行发掘和编写考古发掘报告。考古队自2016年到2021年对香山寺遗址进行了第一阶段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在这一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发现了两处方形建筑遗迹,均为塔基。其中,2016年发现的建筑基址编号为1号,而2017年以来发现的建筑基址则编号为2号。尤其是2号基址,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结构复杂,显示出唐代香山寺的重要地位。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1号建筑基址位于最高台地东南部的小台地上,是一座佛教僧人瘗葬塔基,塔基平面呈方形,回字形,中心为僧人墓塔地宫。地宫居塔基正中,为半地穴式,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为利用地面山岩向下凿出凹槽。这一发现为我们了解唐代佛教僧人的葬俗提供了重要线索。
而2号建筑基址则位于第三级最高台地上,台地东西长100余米、南北进深约40米,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考古队在此发现了方形夯土台基建筑基址、东西南三面踏道基础及一圈散水等遗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发掘区北部的方形夯土台基建筑基址。这一台基呈“回”字形,边长27米,填土紧实且纯净,在台基上还清理出了内外两重、对称的数个磉墩遗迹,个别由碎石块组成。
此外,台基正中还有一方形大坑,边长9.0米、深1.3米。坑内地面及壁面残存铺砖、砌砖迹象,显示出唐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在大方坑中心,还发现了一石棺、两带孔石板和佛教造像等遗物。据推断,这一中心方坑应为塔基地宫。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队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遗物,包括石刻、建筑构件、陶瓷器、铜铁器等。其中,建筑构件为大宗,包括砖、板瓦、简瓦、瓦当、鸱尾等。另外,出土的鎏金铜器残片、铜造像等也为我们了解唐代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同时,关于香山寺遗址2022年到2025年的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工作,路伟介绍道,此次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香山寺遗址的第三级台地,这片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区域曾是寺庙的核心地带。
据介绍,此次发掘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23年至2024年发掘并整理资料,2025年编写第二阶段考古发掘报告。自2023年3月起,考古人员便开始对第三级台地上建筑基址的考古发掘,同时对2017年以来发掘的塔基周边进行深入调查。2024年,发掘工作进一步扩展到大殿区及其周围遗迹,全面揭露了大殿基址,并对院落、僧房区进行了细致的发掘。
在这一阶段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发现了石护坡、宋代的瓦砾、石条以及晚唐时期的石踏道和砖瓦堆积等重要遗迹。同时,出土了包括碎石、残瓦、莲花纹瓦当、唐代铜钱和现代瓷片等在内的丰富遗物。这些发现为研究香山寺的历史沿革、空间布局、洞窟组合、建筑结构以及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总的来说,龙门石窟唐代香山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我们揭示了唐代香山寺的丰富内涵和重要地位。这些出土遗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线索。(莫韶华 李东宝 实习生 金潇潇)
相关推荐
· 郑州发布2023年度考古成果 继续推动“在郑州寻找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