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国人大代表楼向平:建议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2024年03月06日15:5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作为来自信息通信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建议,“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在大范围内打通农业生产的数据流,让数据要素在农业生产环节产生高效价值,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楼向平认为,当前农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但存在农业应用场景单一、总体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前土壤质量监测数字化水平不高、产中气象灾害监测和防控精准化水平不强、产后主粮销售全链条数智化能力较弱等方面。

统筹推进农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农业生产融合,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楼向平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结合我国农业实际,研究出台促进农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计划,加大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规划引领,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农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发展融合的总体框架和路线图,进一步细化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注重应用实效,由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涉农信息企业、种植大户等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政企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农业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融合,破解数字农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建立数字化土壤质量监测智能化平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增加水利、配电、科技站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融合升级内容,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投入比例。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成果为基础,重点建立数字化土壤质量监测智能化平台,动态监测耕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生产成本、作物产量变化、病虫草害变化和机具装备适用性等情况。以平台为支撑,在种植前端,针对不同粮食作物和土壤类型引导农民规范生产、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遵循自然规律、倡导生态平衡,保护好农业生产的“壮劳力”。

三是加快传统农业种植方式转变,建设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加速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技术的示范推广,推动作物生长模型、智能喷灌、精准变量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大数据等技术的转化应用。进一步建设一批少人无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通过对粮食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实现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的转变。建设全国联动的主粮作物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控,进一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精度和防灾减灾水平,增强全天候灾害发生后救灾和重建的决策处置能力,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有效制定救灾方案和调度措施。

四是加速产业链条优化升级,建设主粮全链条数智化营销平台。制定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制定质量管理相关法规,遵循高效、绿色、优质的原则,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优质标准化生产。建设全链条的精准营销平台,利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追踪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从生产至销售的各环节,监测生产数据及市场数据,动态掌握不同地区农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状况,拓展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渠道,有效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数据要素流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编辑:张龙(大)  审核 :赵汉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