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医药强省正当时丨经典名方如何造福一方

2024年03月19日07:0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开栏的话

  2月27日,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召开,就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进行动员部署。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医药大省,迈向中医药强省,河南将如何发力?即日起,本报推出一组报道,讲述河南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历史机遇,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

  □本报记者 李倩

  健脾开胃消食丸,这是中原名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献青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研发的院内制剂,由于在治疗小儿脾胃不健、肺气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深受“宝妈圈”的青睐。

  上个月,这款中药院内制剂的成果转让给本土一家知名企业。3月15日,该院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符宇告诉记者,“作为院内制剂时它的需求量就非常大,走向市场后,企业还计划在医院、药店和电商同步推广,未来更多患儿能用上这款好药。”

  “基本上老一代郑州人的儿时回忆里,大都吃过一附院儿科的院内制剂。”符宇介绍,如用于止咳化痰的鱼花糖浆、治疗感冒发烧的达原颗粒等,热门的“明星”院内制剂经常供不应求。

  中药院内制剂是指医院为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将古代经典名方或名老中医经验方进行挖掘整理和处理加工,仅限于本单位或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中药制剂。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验证,它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携带和服用,能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符宇说。

  小小的“中药丸”成了“宝妈圈”的“定心丸”。然而老中医的服务量总是有限的,中医药想要“破圈”突围,就不能只限于一院一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赋能。

  来自省药监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医疗机构制剂室91家,制剂批准文号3709个,其中中药制剂2843个。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名老中医团队研发的“银黄防感合剂”“银翘败毒合剂”“金蒡清疫颗粒”等十余款抗疫中药院内制剂获批,中医药再次在预防和治疗重大传染病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也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到中药院内制剂。

  “中药院内制剂代表着一个医院、一个专科、一名专家的特色和优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敏说,以该院为例,现有研发制剂品种223种,来自儿科、呼吸科、肝胆脾胃科、脑病科等多个科室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着眼于患者和临床中医疗效优势病种的治疗需要,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复杂疑难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优势。

  记者走进该院的制剂车间,占地2495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运转不停,合剂、颗粒剂、水丸、蜜丸、胶囊剂等多条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操作娴熟。

  从原料饮片的准备开始,到根据相应剂型经历若干道生产工序,生产出的制剂成品还需再经过一道严格“把关”——在中药制剂实验室的专业人员抽检检验下,合格后才能最终投入临床。

  更重要的是,院内制剂是中药新药的源头活水,它拥有丰富的人用经验,这一特点优势对中药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无限风光在险峰。依靠良好的治疗效果走入大众视野的中医药,亟须推动更多院内制剂走向“中药新药”。一个政策利好是,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开展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新药研发。要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推荐符合条件的中药新药进入快速审评审批通道。

  “国家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实施简化审批,就是中药监管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赵敏看来,政策松绑有利于帮助医院将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但未投入市场的中药院内制剂实现市场化。以该院的院内制剂为例,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中药伴侣专利、保肺颗粒、冰红擦剂等都已实现成果转化。随着我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的步伐加速,未来医院还将聚力攻关中药新药与诊疗设备研发和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转化。

  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提出,要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全面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核心竞争力。河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迎来更大机遇,未来“好方”向“好药”的创新转化前景无限。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