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平台如何赋能“老戏曲” ——“新时期传统戏曲如何传承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2024年04月04日08:2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温小娟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4月1日晚上6点30分,跟往常一样,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齐村一家农户传出阵阵戏曲声,三三两两的街坊邻居、戏曲爱好者闻声前往,他们知道这是“麦田乡馨”抖音直播间准时开唱了。

  仅仅十几分钟的时间,“麦田乡馨”直播间点赞量就达50万+。2020年,从小在剧团长大的齐选杰带领全家入驻抖音直播间,希望在传播戏曲艺术的同时又能养家糊口,完全没想到会“意外”走红,短短几年间,直播间粉丝量增至517万。

  “从刚开始一家老小齐上阵到现在拥有26名演员的剧团,我们每晚坚持在直播间唱三四个小时,其中很多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戏词通俗易懂。”齐选杰说。让他更加充满动力的是,直播带货的收入解决了演员们的后顾之忧,还吸引了许多年轻的观众,甚至还有不少年轻人找上门跟他学戏。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短视频的流行,为传统戏曲开拓了新的传播之路,也让戏曲从业者迎来发展新机遇。像齐选杰这样主动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实现华丽转身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京剧名家王珮瑜录制短视频,致力于让观众“秒懂京剧”;上海戏剧学院“416女团”发布短视频教唱腔、讲故事、说知识,吸引众多00后成为票友,加入学校戏曲社……有了新媒介的赋能、新技术的加持,以及戏曲名家、戏曲界“网红达人”的引领,传统戏曲正频频出圈、破圈。

  推动传统戏曲跟新媒体语境相融合,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观众。95后的谢彦巧,是豫剧大师马金凤最小的亲传弟子。她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没有进入剧团工作,而是在抖音做起了“学院派”戏曲直播。

  谢彦巧说,直播让更多的90后、00后认识到戏曲的魅力,并自发走入线下剧场,心甘情愿为戏曲演出“埋单”,2024年元旦假期,她在郑州大剧院连演三天,“一票难求”。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谷疏博认为,技术赋能的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戏曲有了更大的创作与传播空间,触及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戏曲直播的连麦、互动、展示、教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戏迷;戏曲短视频的便捷、新颖让人们随时随地领略戏曲的精彩瞬间与艺术魅力。直播和短视频为人们在传统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架起有效桥梁,让戏曲艺术回归到百姓生活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我省民营文艺院团的“第二舞台”。《2023年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河南地区,包括戏曲、曲艺、乐器等艺术门类在内的演艺类直播,在抖音开播超过227万场。其中,河南豫剧在全国所有剧种中,直播观看次数最多,也是外省观众最爱观看的河南本土剧种。此外,最受省外观众欢迎的河南剧种依次是曲剧、道情、大平调、越调。同时,直播让道情戏、大平调、二夹弦、四平调、宛梆、大弦戏等稀有剧种走出本地、辐射到以往线下演出难以覆盖的群体,这些河南稀有剧种在抖音直播观看次数均破百万,观众中不乏00后用户。

  豫剧名家李树建一直大力倡导传统戏曲拥抱新媒体、新技术。“戏曲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戏是演给人看的,没人看戏了,戏曲慢慢就会消失了。”他经常说,自己演了40多年戏,线下观众可能也就近千万人次,而他直播两个月就有4000万人次观众,“老戏曲必须有新传播,要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安阳市内黄县豫剧演员付娜娜出身梨园世家,在快手平台拥有270万粉丝量。为兼顾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喜好,付娜娜经常以“戏曲+流行歌曲”方式进行改编,她坚信融合与创新是戏曲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

  毫无疑问,新媒体传播在戏曲传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戏曲评论家贺宝林认为,在新媒体、新技术、新语境下,戏曲人需要打开思路,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戏曲艺术规律的路径,对传统演出模式、传播手段进行革新,推动戏曲在线上线下的多元化、融合跨界的表达,拓宽戏曲生存发展市场,让古老戏曲真正焕发新生。

编辑:任昱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