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不负“青”丨一起欣赏古诗古画中的清明雅事

2024年04月05日15:59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每到清明时节,祭扫祖先、踏青赏花、草地野餐……成为人们假期必做之事。

其实,这些清明习俗穿越千年而来,那些衣袖翩然的古人们在诗词的吟诵中、在传统的画卷里,一首首、一幅幅,都向我们展示了全方位的清明图景。

让我们通过古诗古画,一起看看古人们的“清明假期”如何花式度过。

万物生长此时,清洁明净

“清明”一词作为节气,最早见于《逸周书》中。《逸周书·周月解》中记载“应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逸周书·时训解》又说“清明之日,桐始华”。

在西汉哲学著作《淮南子》中提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国语》解释说:“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观之,“清明”二字,就是清洁明净之意,也就是天清地明。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在清明还是个“节气小弟”的时候,“寒食节”早已声名鹊起。传说中这一节日为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设立。在这段禁烟火的时间,古人们必须以冷食度日,代表人们对忠诚、廉洁的赞许。

史料表明,在唐朝之前,“清明”一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而存在着,起着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在唐朝以后,“清明”才与上巳节、寒食节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清明节。

寒食内宴(其一)

唐·张籍

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周稠。

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毬。

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行由。

清明插柳:闻得沿街卖柳条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尽管对“清明”二字有着诸多解释,众说纷纭,有研究者认为,“清明节气说”是与画作本身契合度最高、最合理的一个。

图中所绘170多棵树大多为柳树,柳枝细而柔和,柳叶繁而嫩绿,是清明节前后的景象,也是佐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节气的重要证据。

有民俗专家指出,树往往被视为生命的象征。“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型春祈仪式,清明节和柳树自然有着不解之缘。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春风吹起,趁得风轻放纸鸢

《红楼梦》中与清明相关的回目有很多,与风筝结合的意象为历代读者所熟知。

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元宵佳节,贾府众人作灯谜为乐。当贾政阅至探春所作灯谜时,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

有研究者指出,谜底的“风筝”与谜面中的“清明妆点最堪宜”,强调了风筝乃清明时节的重要节物。清明节前后,正是日头正好,春风吹起之时,“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个时候放风筝也是踏青之余的一件乐事。(莫韶华 李东宝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相关推荐:

  网络中国节·清明丨不负春光不负“青”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