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延辉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浩)寻一片绿地、支一顶帐篷、备一桌美食,幕天席地间,越来越多的“诗与远方”就在家门口“触手可及”。美好春光里,共享绿地正在激活人们的“微度假”热情。
4月1日,记者从郑州市园林局获悉,该市新增对外开放共享绿地145处,面积约822万平方米,分布在106个公园广场、廊道。目前,郑州已累计开放共享绿地216处、共享面积约846万平方米。
据介绍,2023年9月1日,郑州市正式对外开放试点公园广场、廊道共计36个,开放共享绿地71处,开放共享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今年,经过对全市公园绿地中的空闲地、可供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及周边服务设施配置情况的全面梳理,确定了新一批共享绿地位置,让绿色共享空间切实融入群众生活。
4月5日,记者在郑州市西流湖公园千金梅岭看到,2000余株梅花迎春盛放,4万余平方米的共享绿地上,孩子们撒欢儿奔跑,还有人铺上野餐垫,摆上各种美食,和亲友一起享受惬意时光。
记者梳理发现,本次开放的共享绿地分布较为均衡,郑州市区东西南北中和各县市均有,单个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有巩义市伊洛河公园、石河道公园和荥阳市索河郊野公园等;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包括郑州市人民公园樱花园、郑州之林中央大草坪、郑州市青少年公园仲榉林及周边草坪等50余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共享绿地是宜居城市的重要体现,相比“看得见”的美景,能够“走得进”“坐得下”的开放绿地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让市民在共享绿地玩得更惬意,郑州市对每一块共享绿地均结合实际作出了规定。其中,允许搭帐篷的绿地就有40余处,更多的共享绿地则允许铺野餐垫、休闲游憩、健步走、露营等,实现从“可赏”“可观”到“可游”“可玩”的转变。
郑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新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需求和绿地开放共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和开放共享绿地养护管理制度;逐步扩大开放共享区域,对符合绿地开放共享条件的草坪及林下空间做到应开尽开,力争为市民提供更多近绿、亲绿、享绿的好去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