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种三年 “瘦田”变“肥田”

2024年04月10日07:2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运海

  庄稼长得好,全靠肥料养。不上农家肥,也不上化肥,“瘦田”如何变“肥田”?4月9日,省农科院在罗山县子路镇朱湾村举行紫云英产业技术观摩会,向到场的上百名种植大户展示了通过种植紫云英等绿肥,实现“瘦田”变“肥田”的诀窍。

  子路镇种植大户陈贵权是当地有名的农业“老把式”,流转土地5000多亩种水稻,并从2008年开始种紫云英。他介绍,种紫云英后,用的化肥减少了40%,稻谷产量反而增加了20%,卖的价格也比普通稻谷一斤高两毛钱,每亩地增收400元以上。尝到甜头后,陈贵权种植紫云英面积逐年增加,去年冬季种了3000多亩。

  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信阳是我省绿肥种植利用的传统地区,紫云英种植面积最高达到300万亩。2008年,省农科院和信阳市农科院共同努力,选育出高产新品种,并创建了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紫云英种植模式,为紫云英等绿肥产业的推广打开了通道。如今,信阳紫云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年产种子8000吨以上,种子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并销售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能减少化肥使用、能增产,还能让大米更好吃,紫云英为什么有这样的能耐?

  指着紫云英根上一个个小颗粒,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春增说,奥秘就在这些小颗粒上。这些小颗粒就像一个个小氮肥工厂,能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在植株体内,植株翻压还田后就把氮素养分释放到了土壤里。“紫云英被称为‘地力加油站’,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让土地越来越肥沃,地力越来越强,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让农业更绿色、农民收益更高。”刘春增说。

  在信阳,享受到绿肥好处的种植户越来越多。潢川县魏岗镇余店村村民张建松2015年开始在田里种毛叶苕子当绿肥,当年水稻产量就提高到每亩350公斤左右。他种的水稻加工成有机大米,一斤卖十多元还供不应求。他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农业,绿肥让自己种地多赚了钱。

  正因为有这样的收益,很多种植大户冬季才没让土地闲置,而是种植紫云英等绿肥。还有些种植户把紫云英当牧草,喂牛喂羊。

  信阳当地也加快推进紫云英等绿肥种植。罗山县2020年9月成为全国绿肥产业“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点培育县后,建成16个紫云英种植示范基地,全县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20多万亩,并培育了“好品罗山”紫云英稻米、紫云英蜂蜜等系列紫云英“绿肥+”农副产品。县委书记余国芳表示,种植紫云英既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又可以打造美丽田园景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未来,将把稻田绿肥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工作措施,加强紫云英种植技术推广,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单产,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全面升级。

  当天,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专程赶到罗山县参加观摩会。他说,种植绿肥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产业。一方面,种植绿肥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农民欢迎,绿肥的发展前景就更广阔。另一方面,种植绿肥实现了用地、养地的绿色发展,耕地在提供大量农产品的同时,地力不降反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让土地更肥沃,种植绿肥是一个好路径。

  人间四月天,最美紫云英。在信阳,大片大片的紫云英正竞相绽放,成群的蜜蜂在紫红色的花瓣上飞舞,采花酿蜜。陈贵权说,现在正是春耕备播的关键时期,过段时间把紫云英翻压埋到田里当绿肥,将为今年水稻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