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牡丹园里赏花拍照的游人如织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河南洛阳牡丹以其盛世之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不仅以“古都”著称,更因“牡丹”而闻名遐迩。随着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盛大开幕,这座城市再次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文化与科技赋能
洛阳牡丹之所以名甲天下,不仅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两者共同成就了牡丹的高雅与颜值。
洛阳牡丹育种与栽培专家刘改秀深情地说:“牡丹的兴衰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洛阳的城市史。”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不仅由于其外在的美丽,更得益于洛阳人民对它的深厚感情以及时代赋予的机遇。
据介绍,在洛阳,牡丹的育种与栽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为牡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国家牡丹园作为国家牡丹基因库,收集了国内外1365个牡丹品种,为牡丹育种原始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洛阳牡丹的催花调控技术也日臻成熟,使得牡丹绽放的时间可以精确到“天”。这不仅使牡丹在国家重要场合频频亮相,更让洛阳牡丹成为真正的实力象征。
如今,洛阳牡丹种植面积已达7.7万亩。洛阳不仅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繁育基地,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出口牡丹、芍药种苗花卉质量安全示范区,每年约有90万盆盆栽牡丹和1650万余枝鲜切花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点缀。
孕育多元产业
在洛阳,牡丹是自然界的奇花,更是文化自信的象征。牡丹不仅仅是一朵花,它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产业。
在黄河之滨的孟津区平乐镇,牡丹不仅盛开于田野之间,更绽放在宣纸之上,引领着当地农民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艺术人生”。农民画师们以墨为媒,以牡丹为题,调色、点墨、勾勒,动作流畅自如,如同行云流水。在他们的笔下,一朵朵色泽饱满、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然纸上,尽态极妍。
平乐农民牡丹画师郭俊霞自豪地说:“平乐的乡亲们不仅爱牡丹、画牡丹,更从中获得了名气和财气。”目前,平乐镇已有1000多名农民画师,他们的作品年销量达数十万幅,平乐村因此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其名声享誉全国。
在洛阳,牡丹已超越了单纯的观赏价值,它的身影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牡丹茶到牡丹化妆品,从牡丹瓷到牡丹画,牡丹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牡丹浑身是宝,无论是根、干、枝、叶、花还是籽,都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洛阳市林业局牡丹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洛阳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凤丹牡丹、紫斑牡丹以及牡丹籽油等相继被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名录,相关国家标准也相继出台,为牡丹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认可。
走进洛阳华萃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展厅的牡丹系列产品琳琅满目,从一杯香气四溢的牡丹花茶,到融合了凤丹牡丹花瓣的鲜花饼,再到黄亮通透、营养价值极高的牡丹籽油,以及融合了牡丹精油的美妆产品,牡丹的多样化应用令人赞叹。
洛阳牡丹育种与栽培技术的进步,不仅提升了牡丹的观赏价值,也为牡丹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从观赏到实用,从科技到文化,洛阳牡丹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洛阳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记者 陈显萍 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