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老舍先生曾在《茶馆》中言:“一个城市的文化,要看它的历史,看它的博物馆。”这话用在河南博物院身上再贴切不过。
“不入河南博物院,岂知上下五千年。”4月25日下午,著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一行顾不上舟车劳顿,就来到河南博物院,深入了解中原文化。
河南,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中原文化。河南博物院,作为中原文化的集大成者,收藏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是了解河南历史文化的绝佳之地。
在近两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王蒙一行从贾湖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看起,到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杜岭方鼎,再到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柄铁剑等器物。王蒙边看展览边聆听讲解员对文物的详细介绍。一件一件藏品看下来,王蒙极其认真专注,边听讲解边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不时凑近藏品仔细观看,向工作人员询问细节,时不时满意地颔首微笑。
90岁的王蒙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一点没变,看到唐代铜镜比之前朝代大了很多,王蒙笑着说:“会不会跟唐人以胖为美有关呢。”看到唐三彩,他说:“这颜色多好啊,这不完全是画的,釉彩是自然流淌下来的,无意中天成。”
在了解到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春秋中期青铜器云纹铜禁,被发现时已经零零散散碎了满地,面目全非,目前这个层层叠叠的镂空云纹,12条龙形附兽活灵活现盘旋在周围,是工作人员历时三年,经过整形加固等一系列工艺,最终重放光彩,并且云纹铜禁还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失蜡工艺铸件,他感叹“可了不得了”。
从仰韶文化点燃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到夏都二里头遗址揭开王国时代的神秘面纱;从贾湖骨笛跨越八千年的回响,到妇好鸮尊见证青铜时代的巅峰……王蒙边走边问,称赞河南博物院文物确实太多了,都摆不下了。
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9年被授予 “人民艺术家” 国家荣誉称号。从1953年创作《青春万岁》开始,70年的时间里,先后发表作品2000多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
如今的王蒙,还在阅读,还在写作,还有新的小说作品发表在文学刊物上,对于ChatGPT等新鲜事物也有自己的新鲜理解。他说:“我现在写作的心情是要拼全力,努力把拙作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要变法求新,甚至追求一种极限写作。”(莫韶华 祝传鹏 马绍坤 杨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