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黄伟伟)4月28日,临颍县南街村集团鲜拌面厂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经过真空和面、三层压延后的面片,在机器传动下,再经高温蒸煮、乳酸保鲜及7天避光储存等工序,一盒盒鲜湿面才能进入下一生产步骤。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这么多道流程,就是为了把好食品安全关。”
漯河市是首座中国食品名城。近年来,该市食品产业发展迅速,总规模超2000亿元,拥有7000多家食品关联企业,规模占河南省的1/5、全国的1/50。
食品产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迫切需要标准来规范引导。去年,漯河市主动申报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并于当年11月28日发布实施了全国首个《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操作指南》地方标准,通过优化流程、明细条目等,使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更加科学、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机制运行更加高效。
“该标准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推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有机衔接、高效落实,着力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责任体系。”漯河市政府食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郭东升说,具体来讲就是将“党政同责”属地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身上,并督促企业落实落细主体责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聚焦“最小工作单元”,构筑起了市、县、乡和企业、市场全覆盖的食品安全网络。
当地食品产业集中度高、链条长。漯河市坚持标准引领,强化政策激励,引导企业采用和参与制定先进标准,推动标准优势增创产品优势,赋能食品产业全链条协同升级。目前,该市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39项,制定企业标准1378项,发布团体标准18项。
前不久,漯河市提出“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的目标,谋划推出一系列“二次创业”务实举措,明确提出要聚力推动食品产业规模、结构、层次全面升级,加快形成食品品牌矩阵,在原有绿色食材品牌、食品安全品牌、食品标准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做亮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一会、一园、一馆”三个品牌,在请进来、走出去中提升“食全食美漯在其中”美誉度。
漯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漯河市将积极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坚持“文化点亮城市、产业彰显特色、创新引领未来”,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建设“四篇文章”一起做,让食品名城更显风采神韵、更具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