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本报通讯员 康帆
4月30日,来到淅川县九重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只见丹江口水库碧水澄澈,青山逶迤。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一半在南阳境内,输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均在南阳,南阳段总干渠全长185.5公里,约占河南段长度的1/4、中线全长的1/7,是中线工程的“汇水区”和“水龙头”。
近年来,淅川县把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流域突发水污染环境应急“南阳实践”经验基础上,强化“一河一策一图”成果应用,全面贯彻“以空间换时间”理念,持续加强跨区联防联控,实现水风险、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统筹”,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河流信息底子明了,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淅川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君介绍,南阳市以丹江口水库沿线15条重点入库河流为重点,逐河调查收集环境敏感目标、水文水系等基础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现场踏勘查漏补缺,初步确定丹江口库区共有801个水库、坑塘、引水式电站、桥梁等可利用的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
淅川县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地方政府及部门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清单,建立水网“全息”图,将15条重点入库河流特征、闸坝位置、空间储水量等信息逐一标注,贯彻“以空间换时间”理念,科学预设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和点位,用足现有设施和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处置单元,标注筑坝地点和应急空间,明确操作流程和措施办法,“一河一策一图”制定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及入库支流全覆盖监测网,实施“互联网+护水”机制,在环库区及入库河流建设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浮标监测站,设置安装监控、自动监测站等各类设施近1600个。组建环库区护水队伍,实现对主要河流和重点区域全覆盖、水陆立体、24小时监测监控。
同时,加强部门及区域联防联控,组建市县乡三级应急队伍,实行“河长+警长+检察长”联防联控机制,设置应急物资仓库,定期开展演练。建立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经营性餐饮等6类104个环境风险源台账,组织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化工、水利等领域专家,对照台账现场核查。定期与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交流合作,与商洛、十堰、洛阳、三门峡等9市签订《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开展协同演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10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已累计向京津等沿线24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输水超63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