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欣赏的华夏古乐、阵容强大的专家团现场义务鉴宝、零距离观摩并能亲手尝试的文物修复……“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河南各大博物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向民众发出盛情的文化邀约,让博物馆变得亲和而可及,文物变得鲜活而有趣,让前来参与的“博物馆发烧友”们过足瘾。
“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历经漫长岁月里温度、湿度的反复磨炼,才逐渐褪去高贵的金色,变成现在我们眼前沉稳的铜绿色。”走进河南博物院,这里一片青绿,庄严而神奇,定制讲解“‘5·18’国际博物馆日”特辑——“青铜王国故事多”吸引了众多小学生报名参加。
“我们将通过知识讲座、研习中原地区青铜时代集大成者和创意实践的方式,与孩子们搭建起各种互动平台,向孩子们展示博物馆不一样的‘新玩法’。”河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河南博物院推出一系列定制化讲解,重点面向7到12岁的学生,增强博物馆与孩子们的互动性,不断激发孩子们对文物的兴趣。
在郑州博物馆,这里也在5月18日当天启动充电站计划——“生机勃勃的博物馆”,小朋友们化身“小小动植物学家”,在博物馆这个文物宝库中发掘传统文化里不同动植物意象所蕴含的内涵,撰写属于自己的研究报告,发挥创意为文物设计花卉纹样;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研之有物·学而广博”公益研学活动,“食”在八方,从山珍野味到五谷六畜,探索舌尖上的商都。
在安阳殷墟博物馆南广场,文物也赶起了潮流,摇身一变成为公众手中的“时尚单品”。文创区亚长牛尊冰箱贴、“四乳神兽纹”随身镜、精忠坊模型等千余件特色文创产品将令观众“大饱眼福”;打卡区将开展集章打卡活动,并提供2000份集章折页,让观众实现各大博物馆“一站式”打卡。同时,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推出“银浦流云——馆藏民国银饰展”等陈列展览、开展“商传千年铸未来”“萌宝寻商记”“探寻考古奥秘,传承中华文明”等社教活动,为游客提供制作甲骨文书签、挖掘文物考古盲盒等沉浸式体验,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
比起传统的科普,“云享”和“畅游”更能让公众在娱乐互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开封博物馆联合多个网络平台共同发起“‘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月活动,运用雕塑、场景复原、多媒体等表现手法,再现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瞬间;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移动端传播,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穿越时空同游客“对话”。(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葛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