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正当时,寓意着炎热的夏季开始。按照二十四节气代表的时令,多数谷物的颗粒开始灌浆,但距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而光山的水稻育秧期刚刚结束,部分已经栽种下去的秧苗整齐地立在水田里,开始昼夜不停地长高变壮。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他一生都在为农业科研事业不懈奋斗,致力于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十年前袁老曾亲自到过光山主持杂交水稻 “百千万工程”项目,他把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种子带来光山,也曾把智慧和汗水留在这片土地上。
一
水稻作为河南的第三大粮食产物,在河南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种植的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常年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2009年,河南省被确定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要以人均一亩多的耕地解决一亿人的吃饭问题。水稻作为河南人的第二大口粮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光山县所处信阳市,地处河南最南端,在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之上。因为被大别山环绕,所以气候湿润、水资源丰沛。信阳市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河南省的近七成,是著名的稻米产地。
2008年超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曾经在信阳指导过水稻种植,袁老当时将亩产800公斤第二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和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攻关项目先后定在信阳试验,试验田面积为50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高产示范田”。
当工作人员问及为什么要到信阳看水稻时,袁老说:“良种良法良田这三者对水稻种植来说缺一不可,信阳山区农田的物理性能好,渗透性、排水性都不错,只需肥料再充足一点,便有非常大的潜力。”
2011年当袁老再次来到信阳考察时,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分中心”的牌子授予信阳,并且说到:“信阳不愧是‘鱼米之乡’,水稻生产水平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无论从耕地面积还是从产量质量来看,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级市能超过信阳。”
2014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上对袁老说到:“超级杂交稻攻关不仅要搞百亩,还要搞千亩、搞万亩。”为了落实总理的指示,他开始主持实施“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项目。
袁老带着团队在多个省份进行调研之后,选择了信阳光山与湖南宁乡作为全国万亩高产攻关示范县,且计划在三年的时间内实现“百亩亩产1000公斤、千亩亩产900公斤和万亩亩产800公斤”的项目目标。
二
光山县的项目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光山县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示范基地位于砖桥镇高陌村、陈寨村、李长店村、陈岗村,共种植了1.03万亩的超优1000、两优900、Y两优143、Y两优2号超级杂交水稻。
光山县将此高产攻关项目作为年度农村经济重要任务,统筹多部门组成攻关指挥部,提供项目专项资金,且与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签约合作以获得更多的人才、技术、政策等支持。
光山县农业农村局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小分队,按照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对超级水稻的种子、肥料、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进行指导,全程把关,为3000多户示范户提供技术支持与相关知识培训。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砖桥镇党委还组织项目所在村开展了沟渠清理、电管站维修和水源供应保障等工作,要求农业、农机、电力、公安等职能部门加大项目实施的服务保障。
生产新方法与农户们的旧经验难免有冲突的时候,需要专家给农户们做思想工作才能继续推进下去,但更多还是大家一起克服遇到的困难,如进入夏季之后发生的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技术人员与农户们在天刚亮时就下田打药除虫,晚上七八点才回家,共同努力了十余天,才最终让示范田闯过了病虫害这一关卡。
2014年9月收成的时候,袁老再次来到光山,经过现场测产和实打验收,砖桥镇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910.6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815.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3.8公斤。当年砖桥镇的亩产比过去高300公斤以上,人均农业纯收入增收在700元左右。这组数字创造了河南省水稻产量的新高,实现了当年的预期目标,距离最终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三
2015年9月,光山“超级稻”试验田百亩片亩产突破1000公斤,千亩片亩产平均902公斤,最高913.9公斤,又刷新了河南省水稻产量的纪录,原本三年的攻关目标也提前实现。
光山县在水稻种植方面蹚出了一条组织动员和技术生产相结合的新路子,为全省甚至全国在如何大面积种植高产水稻方面提供了示范作用。整个信阳市的杂交水稻种植也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成为全国18个粮食生产超百亿斤的省辖市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在这里成功落地生根,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传播到光山的不仅仅是超级杂交水稻的种子,更是开拓坚韧的精神。
如今超级杂交水稻在光山的种植面积为30万亩左右,亩产平均达800公斤。除了传统的杂交水稻品种以外,光山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还因地制宜推广了再生稻和节水抗旱稻。
新品种水稻的生产方式在原本超级杂交水稻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创新。水稻枝叶做青饲,再之后用牛羊产生的粪便做有机化肥这样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也在光山成功实践。这里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稻米产地,更成为了农业创新和技术革新的试验田,光山的水稻种植正在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生态化做更进一步的转变。
(作者 姜莉杰 光山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