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丨以“质”增效强工业——“工业大市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一

2024年06月01日08:0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延辉 祁道鹏

  中原算力谷揭牌,郑州打造“算力之城”再添“胜算”;四方达天璇功能性金刚石超级工厂投产,年产能超100万克拉;中铁装备又有4台盾构机群下线,其中一台为中国出口意大利最大直径盾构机……

  初夏时节,郑州经济发展喜讯频传,奋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蹄疾步稳。

  近年来,郑州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以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带动,重点打造20条产业链,着力建设新能源汽车之城、算力之城、量子之城、人工智能之城、传感之城、软件名城等,全面构建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率先突破、传统产业活力焕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焕新”。

  一片铝箔能延展出怎样的“新天地”?在巩义,艾锐海、明泰铝业等一众企业延链跃升、“铝”创新高,向罐体材料、航空、汽车等多重领域冲刺发力,助推郑州书写千亿级产业“铝”文章。

  传统产业之变,折射发展动能之变。郑州市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累计评价工业企业2.7万多家,倒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

  “去年,智能传感器、汽车、现代食品与加工等3个集群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郑州市工信局局长王智明介绍,郑州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食品研发和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新型材料基地和铝板带箔加工生产基地。

  ——战新产业“勃兴”。

  在郑州比亚迪生产基地,宋Pro、海豹DM-i等多款新能源汽车源源不断下线……落户以来,比亚迪接连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新材料等多个产业。

  竞速“新能源”,驶入新赛道。产能不断释放的比亚迪、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是郑州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的生动缩影。

  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网端器用”全链条发展,产业规模达6500亿元,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体外诊断系列产品规模居全国前列;汽车产业加速奔跑,今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

  ——未来产业“谋远”。

  对获得立项的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大模型应用场景,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最近,郑州市政府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以人工智能催生未来产业之花,目前郑州已集聚超聚变、昆仑、阿帕斯、浪潮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00家,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落地全国区块链百强企业42家,成功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和4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信息、卫星、氢能、算力等未来产业拔节生长。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郑州市拥有工业企业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6000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规上工业企业2893家;集聚国家级研发平台6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省实验室12家,一批高校相继建设郑州研究院,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突破7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

  向“新”而行,蓄能未来。今年1—4月份,郑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保持“进”的态势,积累“强”的动能。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