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丨担负起强农兴农的大任——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河南模式”纪略

2024年06月05日16:22

来源:农民日报

  日前,一场罕见的大风席卷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有的区域风力超过10级。当时正是冬小麦灌浆关键阶段,小麦倒伏是否严重?小麦灌浆过程是否受阻,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夜之间,一连串的疑问萦绕在农业农村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专家、河南农业大学研究员谢迎新的心头,“走,到大田去,实地查看才能放心。”在小麦种植大县延津,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学员姚小培的合作社种植有3000亩小麦。听说小麦专家谢迎新来走访,一大早,来自郑州、夏邑、辉县、延津以及邻近市县的20多名“头雁”学员,纷纷赶到姚小培的合作社里,来和老师“聊一聊小麦的事”。

  谢迎新领着学员们,村前村后、村东村西,一块麦田一块麦田地看,发现仅有个别麦田呈现点状倒伏时,他放下心来。“点状倒伏的小麦大多在地头,因为播种的时候来回有重复,播量有点大,密度相对高了一点,才会这样。”他对学员们说:“似倒非倒,产量正好。小麦种植的密度达到了临界点,对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针对个别麦田出现的倒伏,谢迎新现场给学员们提出了三点指导意见:一是倒伏的小麦不要管它,不要人工扶直;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只要不是太干旱,切勿再浇水,以防倒伏;三是目前小麦还在灌浆期,有条件的可以喷一遍叶面肥,促进籽粒生长,提高粒重。

  “跟踪帮扶、学员互访。”这是河南农业大学承担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来,在学员后期帮扶中经常采取的措施。2023年以来,已累计现场帮扶“头雁”学员650多次,实现了学员帮扶指导工作全覆盖。

  河南农业大学统筹协调师资以及各类资源,创新性地把“头雁”培育工作与科教服务、校地合作、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等工作一体化联动、专项推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河南模式”。

  “三队合一”导师团队,着力保证“头雁”培育质量

  作为地处全国重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的农业院校,河南农业大学主动在服务农业强国重大战略、培养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挺膺担当,走在前列。“头雁”培育项目在全国率先开班,第一个完成集中培训。从2022年起,已连续承担共550人的“头雁”培育任务,其中2023年结业350人。

  为保障学员帮扶指导工作高效进行,河南农业大学创造性采用了“三队合一”“三师合一”模式,打造出一流帮扶导师团队。“三队合一”,即将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省)科技特派服务员(团)、学校科技小院带头人等有实战经验的队伍,都聚拢到帮扶指导导师队伍中;“三师合一”,是指既是学员的授课导师、实践导师,也是后期帮扶导师。

  2023年,依托学校12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11个科技特派服务团,42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员,11名国家级、17名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岗位专家等人才资源,组建了涵盖小麦种植、玉米种植、肉制品加工、品牌打造等领域共计36个导师团,每个导师团4~7人不等,导师均以团队形式参与跟踪辅导。为及时解决学员面临的农业生产问题,学校根据农时专门开设了线上公益课堂《三农课堂》《科技小院公益讲堂》等,由专家开展线上授课和在线咨询。

  校地合作“双向奔赴”,着力构建“头雁”帮扶长效机制

  河南农业大学以承担的科研项目为依托,与学员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35项,开展科技成果共享与合作培训,共建成产学研、特色产业基地50个,联合申报多项科技项目。通过联合各县优秀学员、遴选优质学员产业园区,派驻老师设立“巡回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短期高频实地培训。

  2023年,河南农业大学与郸城县“手拉手”联合培训,协同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共建;在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太康县海行专业种植合作社、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汝阳县家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优秀学员园区,委托“头雁”学员召集同产业的学员或领军人才,由学校派驻专业导师多次组织短期专题培训。

  河南农业大学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头雁”学员金融支持平台。通过引入中国邮政优质的金融、保险、电商和乡村振兴资源的支持,通过金融产品设计、农业保险推介、直播间观摩、农产品在线销售专场等活动,助力“头雁”学员解决发展中的产销难题和融资担保问题。省邮政直播团队为新乡学员张小军直播销售卤肉产品,单场销售超30万元。

  科技推广与示范带动,着力提升“头雁”能力素质

  河南农业大学统筹利用学科、师资力量,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训规划,灵活运用理论教学、现场实训、案例讲解、论坛交流等培训方式,优化创新“头雁”学员能力素质提升路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河南农业大学李连珍教授多次利用节假日到虞城学员李立冬的农场、合作社,指导“小麦-紫苏”粮药间作技术,并联合成功申报了“佩兰-虞伤力草1号”中药材新品种,李立冬的合作社升级为国家级示范社。

  学校以河南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引领、以“头雁”学员联合组建的30个产业互助小组为纽带,以216名科技特派服务员(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科技小院负责人为依托,推广小麦、玉米、水稻等优质高产新品种、粮食深加工等新技术85项。

  多名“头雁”学员与河南农业大学智能计算与农业物联网团队合作,将自己的基地链入河南大学信管学院汪强老师研发的“可视云基地开放平台”,成功实现了云上生产、远程展示及可视化溯源等“未来农场”功能,为产品营销拓宽了市场渠道。

  科技赋能与成果转化,着力推动“头雁”企业创新能力。在“头雁”培育中,河南农业大学不断培育“头雁”学员成为“科技红娘”,解决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有效对接和高水平服务。还对帮扶成效显著的学员授予优秀“头雁”学员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科技小院科普推广站、科技小院示范基地及“头雁”学员云基地牌匾,为学员涉农企业或园区科技赋能,促使其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

  2023年,新乡县七里营镇西曹村庆丰农场的学员段海涛,对学校培育的小麦品种“豫农605”等进行示范推广,面积达1100多亩,最高亩产1435斤。郑州“头雁”学员杨田亮,在培训结束后,跟河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专家合作开展生物有机肥、新型叶面肥新品种开发,成功申请1项专利授权,企业获评2023年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学校部分科技创新团队将试验田设在“头雁”学员基地,建立了多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基地等,有力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来自信阳市的“头雁”学员司国钦在食品学院海丹老师指导下,开发出了“橡子凉粉”并成功实现商业化生产。海丹老师还跟“头雁”学员霍延友合作成功申报了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开展桑葚产业链关键问题研究,为企业注入科技动力。(记者 余向东)

微信截图_20240605090643.png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