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河南立法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引起行业及相关人士关注。今年省人代会期间,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金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小平就表示,“(该立法)虽为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遭遇了诸多挑战”。针对贾小平代表的建议,省生态环境厅于近日作出答复。如何让禁塑限塑政策落地有声?来看看河南如何做。
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
代表发声:禁塑限塑政策“落地难”?
随着人类社会对一次性消费品的依赖日益加深,白色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为应对这一危机,我国于2020年发布了“史上最严禁塑令”,旨在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立法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贾小平指出,尽管法律框架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导致政策未能如期落地。其中,“五小”(小饭店、小超市、小夜市、小摊贩、小农贸市场)场所成为政策执行的难点。这些场所通常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不仅免费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还存在使用虚假标识误导消费者的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禁塑限塑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他说。
市场上真假降解塑料袋的辨识问题也堪忧。
贾小平认为,部分不规范的小企业和邻近省份生产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与可降解塑料袋在外观和重量上相似,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这不仅给政策执行带来了困难,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降解标识的规范问题也亟待解决。
“虽然河南省塑料协会已经推行了溯源码管理和可降解塑料专用标识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上带有认证标识和溯源二维码的塑料制品仍然较少,给消费者识别和政府部门监管带来了不便。”他告诉记者。
举报渠道的畅通问题也受到了关注。贾小平介绍,根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受理处理机制,并公布举报方式。“然而,目前这些部门的举报渠道尚未畅通,未公布有效的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影响了公众参与监督和举报的积极性。”
濮阳市华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多项建议,助力禁限塑政策全面落实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贾小平也提出了多项建议助力解决。这些建议涵盖了宣传引导、示范引领、执法监管、本土产业发展、财政支持和产业链协同等多个方面。大河网记者将这些建议归纳为数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重宣传
贾小平建议提高公众对塑料制品危害和环保替代品优势的认识。特别要针对禁限塑名录中的11个品类,向公众普及如何识别可降解产品。
关键词二:政府带头
在示范引领方面,贾小平提出,政府应带头使用可降解产品,如在政府机关、机场、高铁、医院等公共场所强制推广使用可降解一次性制品。
关键词三:执法监管
贾小平建议,加强全链条执法监管,覆盖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并特别强调要严查源头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及跨省协作机制,对违法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并通过信用系统向社会公示。
关键词四:豫材豫用
优先使用河南省本土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他认为,这不仅可以推动禁塑政策的落地实施,还能降低采购成本并促进本土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此,政府要加大对本土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发展、资源共享。
此外,贾小平还从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生产企业研发费用的补助力度、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提出建议。
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可降解地膜西红柿棚菜种植
回应:成立两个研究院,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针对省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于近日作出公开答复,其中就有对贾小平代表建议的答复内容,而答复的重点聚焦在强化技术和财政支持方面。
答复一:已成立两个研究院
大河网记者发现,在强化技术方面,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已组织成立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和河南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支持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主要聚焦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单体及聚合物产品技术开发等领域,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答复二:支持这个企业牵头申报创新中心
同时,支持聚乳酸可降解材料产业研究院瞄准乳酸、聚乳酸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世界前沿技术难题,致力于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新材料产业链,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支持宏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申报河南省生物基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
答复三:投入1亿元推广加厚高强度及可降解地膜
省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统筹农膜回收试点补助、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专项资金等,支持农膜回收试点建设、静脉产业园建设、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等。
2023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支持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220万亩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40万亩,引导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生产回收企业等实施主体,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示范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
答复四:投入1471万元用于绿色循环领域
安排创新研发专项资金1471万元,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需求,针对绿色循环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支持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农牧业废弃物生物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技术创新与示范”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推动绿色循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
河南邮政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正在回收快递包装
做法:塑料污染治理,河南将实行“网格化”
“我们将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健全塑料污染治理网格化管理制度。”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方面,将加强日常监管,组织开展聚乙烯农用地膜和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企业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强化塑料制品源头管控。
同时,加强社会监督,认真核实群众提供的线索,对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生产、销售、使用禁限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将组织开展塑料制品生产标准、规范宣讲活动,引导传统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转型发展,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快建设可降解替代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为省内及周边省份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打通产品推广应用堵点。培育壮大生物基材料产业,建设一批补链和扩能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财政资金支持,研究完善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等政策,统筹现有渠道相关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落实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等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做好基金对接服务保障工作,强化省市县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