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实习生 姚豆豆
高考在即,不仅考生压力大,一些家长也患上了焦虑症。为了让自家孩子“多考一分、斩落千人”,家长们想尽办法提升孩子的考前状态。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们的焦虑心态,推销所谓的“聪明药”。
不法分子们宣扬,吃了“聪明药”,可以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记忆力更好。
真的有这些“聪明药”吗?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滥用监测科科长赵蕾表示,“聪明药”完全是一场骗局!
近日,福建福州、江苏无锡、安徽合肥等地公安相继发布提醒,中、高考临近,家长和考生应警惕“聪明药”。
“聪明药”什么来头?
事实上,各地不法分子推出的“聪明药”并不是同一种药品,而是多种精神药品的别称,是一类可以让人短期兴奋、致幻的药物。所谓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阿德拉等,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的特性,不仅不会让人变聪明,还会损害少年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
记者了解到,这些“聪明药”多数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物。其中,莫达非尼在2023年9月由第一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二类精神药品。此类精神药物的共性在于兴奋大脑或帮助集中注意力,因此被不法分子用来欺骗家长,刻意夸大其效果,而淡化了药品副作用。
成瘾性是这些“聪明药”最严重的危害。“聪明药”造成的成瘾性不会因为停药而立即停止,反而症状可能持续加重。药品服用者无法摆脱药物,一旦停药就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包括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
原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精神心理科带头人何日辉表示:“只有第一口,没有最后一口。很多人认为只要控制剂量就不会成瘾,但因为耐药性,很多时候会身不由己,越吃越多、越陷越深,最终成瘾。即使没有成瘾,也要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滥用药品风险很高,付出的代价很大。”
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报道过相关事件——成都家长秦女士的儿子备战高考,情绪有些焦虑。秦女士听说一种“聪明药”可以提高孩子智力,就去网上买了给孩子服用。
吃过“聪明药”后,孩子的确在短期内提高了精力集中度,有时候连续学习三四个小时也不会感到疲惫。但很快,“聪明药”的副作用就开始显现。“刚开始吃药后效果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精力却很难再集中了,昏昏欲睡,总想吃药。”秦女士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提示,我国从未批准过提高智商等功能的药品。2023年10月7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依托米酯和莫达非尼药品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应将莫达非尼作为药物滥用监测的重点品种,密切关注其滥用情况,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高考临近,家长该怎样做?
高考牵动着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心。越在关键时刻,家长越应该稳住。
家长们过高的期待值会给孩子带来无形中的压力,孩子们会把考试结果看得十分重要,从而造成压力过大,疲惫、焦虑、紧张等不利情绪,十分影响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
专家建议,面对高考期间的压力,家长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们也要及时关注,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沟通中家长们要做到倾听,给予孩子及时的关心和支持。
除却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饮食、睡眠、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在最佳状态下应对高考。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表示,高考在即,考生在饮食上有“三要”:要饮食规律、要饮食均衡、要饮食清淡。在一日三餐正常摄入的情况下,不仅要吃得清淡,也要吃得健康,做到营养均衡。在饮食上也有“三不要”:不要狂喝咖啡、不要大补特补、不要吃得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