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2024年06月15日12:35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马跃峰 苏 滨

  6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省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介绍了相关情况。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希望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说,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也就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高质量发展成为贵州的主旋律。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贵州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近年来,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李炳军说,贵州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各市县都在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8%,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大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提质升级,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开始形成。

  煤、电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推动产业链延伸,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磷化工耦合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实现了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磷化工业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崭露头角。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投运和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达到47个,已经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之一。贵州将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圈,在数字产业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贵州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对脱贫人口进行监测和帮扶,实施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在守牢底线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动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四在农家”建设。

  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立足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贵州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推动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实现更好发展;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坚持农民在种植、养殖环节的主体地位,降低生产成本,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让产业发展更可持续。

  截至2023年底,贵州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2家;过去5年,食用菌相关企业数量增加两倍,刺梨综合产值年均增长超30%,辣椒制品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如今的贵州,茶叶漂洋过海、小辣椒变成大产业、蜂糖李成为“甜蜜”事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贵州每年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省外务工劳动力稳定在600万人左右;贵州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产业路直通田间地头,快递包裹送到农民群众家门口、出门就能坐客车;建成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加快健全;贵州加强理工院校和理工学科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更多贵州孩子能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全力守护好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多彩贵州最亮丽的底色,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

  “贵州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李炳军说。

  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磷化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电动贵州”建设。

  坚定不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贵州坚持铁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乌江等重点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石漠化面积近10年来减少近一半。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创建了环保法庭,成立了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了林业碳汇、碳票等试点。

  “今天的贵州,正在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朝着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加快奋进。”李炳军说。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