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远方不远 河南很近

2024年06月17日07:42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何言

  很多到过龙门石窟的游客,都会对两尊佛像印象深刻——卢舍那大佛的微笑温和而神秘,宾阳三洞北洞佛像的“剪刀手”呆萌有喜感。

e9fec8b2ba13469fa174281bc5dd73f7.jpg

  它们的姿态共同传递了旅游的真谛——欢乐。

  翻开《周易》,第16卦为豫卦,上震下坤,意指万物合乐。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以“豫”为名,就包含着愉悦之意。

  来河南旅游,恰是与欢乐撞个满怀。

  文旅频频出圈,拿什么延续热度?

  感受一个城市的灵魂,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走进真切的生活,细细探索独特的历史和人文内核。

  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二砂文化创意园、磨街文创园……在优秀文旅创意加持下,郑州丰富的工业遗留涅槃重生,成为一个个风头正劲的网红打卡地。

d796a6591e914d6bb4b08edf4fd2b3c7.jpg

  佟丽娅在洛阳拍摄汉服大片,董宇辉在洛阳现场开播,董明珠携朋友圈“10朵金花”畅游洛邑古城……汉服,承载着“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展现出“锦绣中华”的东方审美。以汉服为媒,洛阳着力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新中式”旅游持续升温,以“古”闻名的开封,不断打造新场景、解锁新玩法。古城中,传统街巷和历史建筑错落有致;移步换景间,四处都有待开的“盲盒”;河道上,画舫交汇、灯火辉映,波光粼粼的水面荡漾着唐风宋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会出现旅游业的火爆。

  作为典型的引擎经济、流量型经济,文化和旅游正在成为扩内需的主力军、促消费的主阵地、拼经济的主战场。个性化、高互动、强社交,精神满足、服务至微、体验独特……正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的关键词。

  从提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到把“文化强省”列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目标之一,再到提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到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再到大力推进兴文化工程……河南政策“组合拳”有力有效,文旅融合发展走向纵深。

  千年文脉与现代经济相融互促,河南正努力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新路子。

  进入2024年,河南文旅市场格外火爆。

  连续多日门票售罄、省外游客近七成、免费停车场“满员”……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旅游收入35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1.8%,旅游收入增长14.2%。市场火爆,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也给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河南的文旅市场,文化密度有点高。

image.png

  “感觉一口‘吃’下了三千年的文化。”在安阳殷墟博物馆一楼的子飨餐厅,面对一碗热气腾腾的“甲骨文牛肉面”,来自石家庄的刘女士先拍了张照片在朋友圈分享,“将甲骨文印在每根面条上,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

0f8281b329124ce89a6ac2fb475b091f.jpg

  今年2月26日,随着清脆的龙纹石磬声响起,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向世人揭开了“大邑商”的真实面貌。

  博“骨”穿今,“字”敬中华。“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策划带领世人领略古文字魅力,目前海内外阅读量累计已超60亿次。

  从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到黄河文化、中华文化,厚重的黄土地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得以最直观展现。

  坐拥五千年文明史,河南从来不缺文化资源、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更不缺潜力巨大的市场,但不少地方有文化却缺故事,名人多而名牌少,如何才能实现“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

  文旅是一篇关于“人”的文章,谁能抓住游客的心,谁能让游客留下一句“好玩”,谁就赢了。发展文旅业如何避免陷入拼流量、博眼球的窠臼,用绵绵之力、下久久之功,以“绣花功夫”提供良好体验?

  河南文旅资源丰富,但有些仍“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怎样才能活起来、火起来?

  灿若繁星的藏品和独具匠心的展品,如何转化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和喜闻乐见的产品?

  行走河南何以读懂中国?

1620732371819533_副本.jpg

  画架一支、画笔一举,太行大峡谷的美丽很快定格在画布上。

  春天伊始,全国各大美术学院的师生踏青而来,溪流边、平湖畔、山崖上、村落里,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捕捉这里的美丽瞬间。

  河南地处南北自然过渡带,秀美山水滋润了大地,温柔了时光。山水之秀,秀在开合自如、浑然天成;人文之美,美在底蕴深厚、意味悠长。

  文脉悠长,河南的确有文化。“这个是咱河南的康侯簋,1931年从咱鹤壁挖出来的;看咱洛阳的门柱,这是一件汉代画像砖柱……”在大英博物馆,河南小伙儿刘文超用方言介绍文物,视频收获无数点赞。

  只有河南最中国。这里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中华民族的孕育之地,是炎黄子孙的根源之地,是众多王朝建都之地,是元典文化诞生之地,是文学艺术昌盛之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载。行走河南,你可以在应天门前想象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去杜甫故里赶赴一场诗人对家国的盛大告白,还可以漫步淇河畔,荡起“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的悠远思绪,或徜徉安阳老城区,倾听文峰塔上的铜铃呢喃低语……

  旅游,是一场精神与物质的双向奔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一次“诗和远方”的奇妙牵手。

  “老家河南”正致力于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

  人潮澎湃,市场委实很可观。一身华美汉服,配上精致古装,三五好友闲庭信步于古街小巷之间,自成一道风景。这样的场景在洛邑古城随处可见。

  旅游就是这样:几个人,是小众;一群人,叫潮流。

  去年以来,300余家汉服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洛邑古城周边。制衣、妆造、摄影、后期……“链”动人力资源、激发产业动能,洛阳汉服产业这“一条龙”,动能澎湃、活力十足。

  端午假期,有的县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有的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有的景区营业收入5500多万元,河南文旅热力全开。

  十省通衢,河南真的很方便。在郑州,交通能有多便利?早上在香港用茶点,下午到郑州吃烩面?这并不是一句玩笑。如今,郑州东站至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运行时长最短6小时露头。

  旅游,少不了走走看看。“走”的时间多了,“看”的时间就少了,变“流量”为“留量”便无从谈起。

  “米”字形高铁网全面落成,拉近了郑州与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以郑州为中心,4小时即可覆盖1000公里交通圈,郑州东站单日最高开行列车700多趟,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从这里发出。

  政策频出,河南向来很“给力”。近年来,河南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定为“十大战略”之一,一大波政策“红利包”纷至沓来。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实施方案出台,精心策划文明起源、姓氏寻根等16条主题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中华文明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编制完成《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高标准编制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推动交旅融合,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康养旅游地方标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河南样本”在全国推广……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来到河南,“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河南怎么才能当好“诗和远方”?

  悠长与灵动辉映,贾湖骨笛为太极拳配乐;古老与现代碰撞,编钟演奏流行金曲《孤勇者》……5月23日,在深圳第二十届文博会河南展馆,一场场创意节目吸引观展游客驻足欣赏、打卡拍照。

  亘古亘今,亦旧亦新。追求颠覆性创意、注重沉浸式体验、拥抱年轻化消费、奔向移动端传播,河南文旅正在演绎新精彩。

  玩出新体验。

10e7c9d53a7b4ae791256f707a20abfc.jpg

  入夜时分,闭馆后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青铜碰撞之音,馆中碎影游离……你想不想知道后续情节如何?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夏都奇谭”主题游戏为你揭晓谜底。

  打着手电探墓、拿着铁铲挖宝,与“杜甫”对诗、和“李白”对酒,偶遇“墓主人”、夜谈“老专家”,玩家们玩得过瘾,直呼精彩刺激。

  当NPC(非玩家角色)遇上剧本杀,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掰开、揉碎,融进沉浸式体验的故事里,博物馆找到新的打开方式,“考古热”“文博潮”持续升温。

  旅游是一种全方位体验,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愿望,唯有“上新”不断,才能“热度”不减。

  借助裸眼3D,游客“一眼越千年”;运用AIGC,飞禽走兽跳出画卷,活灵活现;进入元宇宙,漫步老君山金顶渺万里层云……

  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新玩法、新场景、新体验,新潮多变的文化产品就是河南文旅的颜值和气质。

  人们愿意为一件心仪的商品花钱,更愿意为一段愉快的旅程买单,真诚、善意、品质是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密码。

  逐浪新蓝海。

  修武县大南坡村的一天,从鸡鸣犬吠中醒来,也在一杯咖啡中开始。

  大南坡村登上今年高考试卷,小村的“美学故事”传遍全国。一边是瓜果累累的农家菜地,一边是乐声袅袅的艺术中心。村中老屋“修旧如旧”变身展览馆、书店、民宿、茶吧,怀梆剧团和摇滚乐队同台献唱,知名画家和诗人常年在村中开设美育课,昔日古村生机勃勃。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了,信阳“阿勒泰”也火了。郭家河湿地公园,十里枫杨披绿挂翠,百亩草坪四季如茵。在信阳,沿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园、景区穿珠成链,采茶品茗、体验非遗制茶工艺、享受宁静乡村时光,一片“绿叶子”擦亮“金名片”。

  旅游,既可以是快节奏的“特种兵”,打卡一众宝藏小店,也可以是慢节奏的Citywalk,“别赶路,去感受”,还可以为了音乐节、漫展、球赛,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或者开启一段收获满满的“研学游”……

  一次又一次的奔赴、一茬接一茬的热门,科技、教育、交通、体育、戏剧,更多领域与旅游相加相融,不断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一切皆文旅”的产业发展态势愈发明显,文旅热力值与产业含金量相辅相成。

  散发新气质。

  “鼎字为何这么萌?”“龙从何而来?”“中国二字最初的样子是什么?”从商王也得靠“请客吃饭”与人联络感情,到“三千年前的一场车祸”……作为科普视频博主,“95后”女孩李右溪用灵动有趣的讲解向观众展示了每个汉字背后的生命轨迹和故事,让一个个文字闪闪发光。

  外地人来到河南、推广河南,抖音博主“小杨不孬”,用掺着河南话的英语介绍河南美食;郑州“竖店”批量制造“爆款”微短剧,“微短剧创作之都”的名号悄然兴起。

  一座城能有多少故事?古都越千年,归来仍少年。映照观星台的那抹月光,见证着“复兴号”的风驰电掣。掠过郑韩故城的风,依旧吹拂着崛起于中部的活力新城。

  一段历史能焕发什么新颜?时间的积淀给岁月以文明。庙底沟先民绘就的“文明之花”,印成了今天年轻人喜欢的文创图案。州桥遗址出土的海马瑞兽图案,雕刻在考古盲盒上,开售即“秒光”。

  正如厚重河南,以锐意创新、开放进取的崭新面貌走向世界。

  郑州东大街车水马龙,商都遗址博物院静倚时光。步入复原展厅,400平方米的大型实景沙盘令人震撼,3600年历史扑面而来。

  “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已经做好准备让更多游客“行走郑州、了解河南、读懂中国”。

  今天,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拉开帷幕,向全世界发出“老家河南”的真诚邀约!

  精彩之旅等你开启,“诗与远方”就在眼前。

  历史或许很远,河南一定很近。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