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千年“豫”新生丨大运河造就“东京梦华”,开封要为“一座桥”建博物馆

2024年06月19日22:2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时光悠悠,十年春秋,大运河的更多往事被打捞出来;京杭大运河的一些河段,舟船来往,货运畅通,“至今千里赖其波”。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到来之际,大河网联合河南省文物局推出“运河千年‘豫’新生”主题策划,让我们一起搭乘历史之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河南故事。

开封在隋唐大运河中的重要位置。

大河网讯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讲的不仅是男女之相思,也蕴含了沟通中国东西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体系。开封,古称汴州,以汴河得名。汴河,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一环,北宋时期是通往京城的黄金水道,几乎供给整个京城的物资给养需求。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既见证了历代汴河的变迁、水运的兴衰,又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城市的叠加。“运河千年‘豫’新生”,汴河水运兴东京,6月17日,大河网记者走进位于开封闹市区的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近距离感知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透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荣历史场景。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局部)俯瞰图。

【发现】北宋石壁上的“大宋风华”

6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州桥遗址二号探方旁,映入眼帘的便是被历史掩埋的明代州桥。桥身为南北向砖石结构的单孔大桥,桥面宽阔平坦。据介绍,该桥以宋代州桥为基,保留南北桥台及原有石岸,改平顶为拱顶,形成了砖石结构拱桥,提升了漕运通行能力。

据明成化《河南总志》记载,州桥为唐建中年间汴州节度使李勉所建,因横跨在当时作为南北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的通济渠上,故名“汴州桥”,后称“州桥”。

北宋汴京城扩建后,该桥变成了闹市中心,位于北宋都城中轴线与汴河的交汇处,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根据记载,北宋时期有30多座桥,州桥地理位置最为核心,其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州桥明月”为明清“汴京八景”之一。明末崇祯十五年,黄河淹没开封城,州桥被淤埋于地下。1984年考古挖掘,初步发现了宽达30米的完整的古桥梁。州桥的发掘,让世人得以一睹千年繁华胜景。 

       下到探方底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州桥东侧两岸石壁上雕刻着海马水兽飞云图案,这也印证了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大内御街……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精美的青石壁画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史学、文化和审美价值。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员彭子豪介绍说,巨幅壁画是由青石块拼砌而成,每块青石之上都有细小的编码,由下而上依次是“上士由山水、中人坐竹林……”的文字,自西向东为“十三、十四、十五……”的数字。经考证,这些文字是流行于唐宋以后的习字蒙书,唐宋时期有用作史籍档案编码的先例。

北宋石壁,穿越千年,重见天日,这个发现是轰动性的,“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毫无悬念入选了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业内专家指出,州桥是运河遗产中的典型代表,其考古发掘还原了大运河及东京城繁华的宏大历史场景,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汴河)剖面图。

【地位】汴河是隋唐大运河重要一环

遗址大门外,一副对联概括了汴河的地位——“一条古汴河,半部汴梁史。”汴河为开封带来了繁盛,也见证了开封千百年来兴衰浮沉的历史。

明末《如梦录》中记载:“州桥下即汴河,其桥脚北过县角,南到小纸坊街口……桥高水深,舟过皆不去桅。”其中提到的汴河,又名通济渠,自隋朝开凿,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它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流经河南开封等多个省市,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全长650公里,先后通航500余年。自唐朝中叶起,汴河曾是维系中原王朝政治中心和江南经济重心联系的大动脉。

北宋时期的石壁。

站在州桥及汴河遗址一号探方旁,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汴河的层层堆积及河道宽窄的变迁过程。其中,宋代河床看起来较为宽阔,是因为北宋时期的汴河是当时京城最为重要的一条漕运河道,是北宋立国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汴河这条交通要道,就没有北宋当时之繁华。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告诉记者,汴河是北宋时期通往京城最重要的一条运河,每年向京城漕运粮食最高近900万石,而当时东京城内另外两条负责漕运的河流——蔡河和五丈河,每条仅能运送六七十万石粮食, 汴河这条黄金水道几乎托起了整个京城的物资给养需求。

“汴河对于汴京城来说不仅仅是一条河,它在礼制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展示北宋时期城市的繁华以及北宋所达到的文明高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三营说。

清明上河图(局部)虹桥的场面是北宋东京城水运的缩影之一。

【利用】建成州桥汴河遗址博物馆

记者采访当天,偶遇了一些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他们对州桥及汴河遗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三营介绍,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始终坚持的是“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边利用”原则,开展考古研学等公众考古宣传活动,建立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以此实现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让考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目标。

州桥遗址已被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列为“重要运河水工遗存保护”名录,被河南省列入“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名录和河南省“黄河文化九大重大考古项目”之一。

今年的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启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强州桥和古汴河遗址本体保护,加快建设州桥汴河遗址博物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博物馆。

王三营说:“按照国家大运河保护规划,州桥及汴河遗址发掘以后,会在这个遗址上修建一座博物馆,目前已经进入了设计阶段。博物馆建成开放以后,将成为展示北宋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遗址类博物馆,市民大众包括学生都能来参观研学。”(刘瑞朝 田佳宁/文 麻文静/视频 杨佳欣/翻译 韩雨松/海报)


编辑:张龙(小)  审核 :银新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